飛機和法國梧桐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所大學(xué),校園里幾乎每棵大樹上都掛著牌子,用中文和英文標(biāo)上樹名。法國梧桐的英文名是“plane tree”——“飛機樹”?我們在初中最開始學(xué)的單詞中就有“plane”,可法國梧桐和飛機又有什么關(guān)系?
英國人看到“plane”,誠然可以反應(yīng)為“飛機”,因為從使用頻率來說,“airplane”經(jīng)常簡化為“plane”;從與人們生活的相關(guān)度來說,“plane”也的確可以成為飛機的代名詞。但是它的本意卻和“飛”或“機”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
“plane”本義是平坦寬大的面,其實是“板”的意思。這下可以理解法國梧桐為什么叫“planetree”了吧?因為這種樹的葉子特別寬大。所以,在英國人的語言邏輯體系里,“planetree”其實是“板樹”,“airplane”則相當(dāng)于“空板”。
說到“空板”,大多數(shù)人應(yīng)該能明白它的來歷吧?每架飛機都有一對又大又平的(盡管它們實際上不是平的)“翅膀”——早先的飛機有兩層甚至三層“板”。“板”是這種劃時代的交通工具給當(dāng)時人的最直觀的印象,所以它就被叫做“空板”了。
漢語的命名體系喜歡用“機”稱呼所有機器,所以它就被叫成了“飛機”。但“飛機”絕不是“airplane”的本義,相反,“機”會對你認識“plane”產(chǎn)生誤導(dǎo),甚至使你誤以為所有“plane”都有“飛機”的意思。“geometryofplane”(平面幾何學(xué)),一定有人以為它與飛機有關(guān)系吧?一個本來“坦坦蕩蕩”的詞,在漢語里卻和“機巧”、“復(fù)雜”掛上了鉤。
下次再聽到英國人說他是坐飛機來中國的,你要明白他是說他坐著“空板”來的。
有一個公司找你來了
“You‘vegotacompany”是美國電影里常說的一句話,尤其是當(dāng)兩個人埋伏好,看到有人走進伏擊圈的時候。聽到的人絕不會理解成“有一個公司找你來了”——我又不欠煤氣費。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人找你來了”,不過“有人”用得也不準(zhǔn)確,的確是“有人”來,但來的人和原有的人構(gòu)成了一個“伴”或者“伙”,總之形成了“不是一個人的”局面。而漢語中沒有類似的表達法。
“company”的本義是人的團體。人類歷史上是先有人的小團體,還是先有公司呢?答案一定是前者。在公司出現(xiàn)很久很久以前,就有company存在了,而公司這種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產(chǎn)物出現(xiàn)后,英國人才想到用“company”去命名它。所以,在英語邏輯里,他們平時都管“公司”叫“伙”。
把“公司”叫成“伙”不可以嗎?中國還把軍隊中比營大的叫“團”呢,我們也沒覺得那是“一團一團”的東西吧。實際上,日語的“株式會社”股份公司里的“會社”(公司)更好地反映了“company”的本義。
“NBA集錦”和熒光筆
一個是NBAHighlights,一個是highlighter,后者就是老外用來在書里的某些句子上劃線的黃色或紅色的熒光筆——要是你買過國外的二手書,肯定見過不少。
你在看NBA電視轉(zhuǎn)播時經(jīng)常會看到“NBA Highlights”吧,一般我們會把它理解為“NBA集錦”。但是你再看到“highlighter”時就會困惑了,“集錦筆”是什么玩意兒?如果你還想更困惑,我建議你去美發(fā)店做個頭發(fā)挑染——“挑染”這個外來用語也來自“highlight”這個詞。那它們?nèi)叩降子惺裁绰?lián)系?
它們都叫做“高亮”。當(dāng)我們把它們都當(dāng)成“高亮”來理解的時候,你看你是不是就一點兒都不困惑了:NBA的“高亮”就是每天球場上最精彩、最“亮”的鏡頭;熒光筆的作用就是把本來不顯眼的地方涂成顯眼的“高亮”;挑染——我本來可能永遠也搞不清它是怎么回事,但是“highlight”讓我明白了——就是把頭發(fā)上的部分區(qū)域處理得亮一點兒或淺一點兒,即挑著染的意思。
這樣一來,集錦、熒光筆、挑染,三者完美地統(tǒng)一了,原來它們都含有一個“比其他部分亮”的神秘的共同成分——highlight。
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大多數(shù)玩意兒都是老外發(fā)明的,有時候我覺得看英文反倒顯得世界更有秩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