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糖尿病的早期表現(3)

糖尿病防治密碼 作者:孟憲勵


如果在血糖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出現外陰瘙癢的問題,還要配合婦科的檢查。

打呼嚕容易得糖尿病國外調查表明,打鼾的人10年內得糖尿病的幾率遠遠高于一般人群,如果打鼾合并肥胖,發(fā)病幾率將更高。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鄒大進主任表示認可這一觀點,并指出,我國10 010~20%的鼾癥患者伴有糖尿病。

鄒大進主任還說,打鼾又叫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其中70%~80%都是由肥胖引起的,由肥胖引起的打鼾和糖尿病關系最為密切。鄒主任在臨床中注意到,打呼嚕的人大多肚子比較大,脂肪堆積在腹部,把膈肌往上頂,影響了肺的擴張,造成呼吸不暢,容易引起鼾癥;同時,肥胖并伴有打鼾的人體內缺氧比較明顯,特別是夜間容易憋氣,影響胰島氧的供給以及胰島素合成,久而久之就會得糖尿??;另外,打鼾的人一般好飲酒,體內需要胰島素的量也比較大,這樣也容易得糖尿病。

鄒主任提醒,如果睡覺打呼嚕,首先要去醫(yī)院檢查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排除了疾病引起的鼾癥,再加上腰圍比較粗(男性大于90厘米,女性大于80厘米),就需進行胰島素抵抗的評估。另外,如果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也較高,將來發(fā)生糖尿病的幾率就更大。

所以,鼾癥患者一定要積極預防糖尿病,鄒主任給鼾癥患者支了幾招:減輕體重,改善通氣;睡前最好運動半小時,以散步為宜;睡覺時可以戴上一個小型的呼吸機,睡眠中呼吸一旦暫停,它就會啟動,把空氣壓進氣道,這時人就不會打呼嚕,也不會感到缺氧;盡量少吃高糖高油的食物,三餐以素食為主,可以吃一些優(yōu)質蛋白,如魚、蝦、蟹等;少吃高能量食物,特別是晚上,以免影響睡眠;不要大量喝酒;戒煙,吸煙的人氣道不是很通暢,黏膜增厚,容易打呼嚕。

另外,有鼾癥或糖尿病等家族史的肥胖人群,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用一些減肥藥物來控制體重。

得了脂肪肝別忘查血糖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為導致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內分泌科,對上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進行了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糖代謝異常的發(fā)生率高達近50%,其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占35. 20/0,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達14.5 010。

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僅僅是肝臟病變,更重要的是,肝臟作為體內物質代謝的重要器官,發(fā)生脂肪沉積后,對血糖、血脂代謝產生廣泛而嚴重的影響,容易導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另外,由于脂肪肝缺乏特異癥狀,不痛不癢,許多患者對脂肪肝不重視,以致出現持續(xù)肝功能異常,進展為脂肪性肝炎時才就診,此時,糖代謝異常的伴隨率就大大增高了。

一旦診斷為脂肪肝,除了到醫(yī)院相關專科診治,還需要檢查糖代謝情況,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測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血壓、血脂等,以明確是否伴有糖代謝異常或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脂質代謝異常,以評估糖尿病和心血管病變的風險。

對于糖代謝尚處于正常階段的脂肪肝患者,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即使是糖代謝正常的脂肪肝患者,也比沒有脂肪肝的人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因此,脂肪肝患者積極防治2型糖尿病,定期檢查糖代謝,益處遠大于治療脂肪肝本身。

一般情況下,對于同時患有脂肪肝和糖尿病的患者,最主要的目標是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降低體重,但減肥速度太快容易加重脂肪肝和糖尿病的病情,因此也不能操之過急,要按照醫(yī)生的指導進行。對于用生活方式治療仍不能滿意控制病情的患者,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合理選擇藥物治療,并配合飲食和運動治療方案。

控制病情牢記“一”、“五”、“十”

除了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監(jiān)測的項目還有很多,如血壓、血脂等,對于這些,有的患者很難把握,有時候記得監(jiān)測這項又忘了另一項。究竟如何全面控制好自己的病情呢?歸納起來就是做到“糖尿病的一、五、十”防治措施。

“一”是指治療目標,即全面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對產生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干預,包括控制血糖、調節(jié)異常血脂、糾正高血壓、肥胖者要減少體重以減少胰島素抵抗、戒煙限酒、降低血液高凝狀態(tài)等。

“五”是指糖尿病治療的五大措施,即對糖尿病知識的學習、飲食調節(jié)、適當運動、降糖藥物選擇和病情監(jiān)測。

“十”是指病情觀察的十大指標,即血壓、體重、血糖、尿蛋白、糖化血紅蛋白、血脂、血乳酸、眼底、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

糖尿病患者的具體監(jiān)測計劃如下:至少每月測量1次血壓、體重、空腹或餐后血糖及尿常規(guī);每6—l2個月測定1次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以便早期發(fā)現對腎臟的損害;每3—6個月測定1次糖化血紅蛋白(要將該指標控制在6.5以下)、血清糖化白蛋白(反映1個月內的血糖平均水平的指標)、血脂、肝、腎功能;每年檢查1次眼底、心電圖、X光胸部檢查。另外,服用雙胍類藥物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應該每3~6個月測定1次血乳酸濃度,以防高乳酸血癥和乳酸性酸中毒。必要時應檢查肢體血流圖、神經傳導速度、皮膚微循環(huán)、動脈血管內一中膜的厚度等。

肩周炎為糖尿病報警提起糖尿病并發(fā)癥,人們很容易想到眼睛、腎臟、足、心腦血管疾病等,很少聽說糖尿病會影響到肩關節(jié),導致肩周炎。實際上,肩周炎也是糖尿病的報警信號之一。

國外有研究報道,糖尿病人和非糖尿病人之間,肩周炎的發(fā)病率分別為19%和3010,這表明糖尿病與肩周炎的發(fā)生有顯著的相關性。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肩關節(jié)感覺僵硬、疼痛、活動受限,一定要查查血糖是否升高。

臨床上糖尿病并發(fā)肩周炎并不少見。糖尿病早期、中期、晚期都有可能并發(fā)肩周炎。至于為什么糖尿病人易并發(fā)肩周炎,其機理還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可能是由于糖尿病人的高血糖易損傷小血管壁,從而影響血液供應,導致局部腫脹。

這種病變發(fā)生于肩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尤其是肩周部易磨損、老化的肌腱和關節(jié)囊處,加重了該處的炎癥反應,從而誘發(fā)肩周炎。

一旦確診因糖尿病導致的肩周炎,在嚴格控制血糖的基礎上,需進行局部的治療。一般常用推拿、針灸等中醫(yī)手段,配合有舒筋活絡、消腫止痛功效的藥物。此外,糖尿病人進行針灸等治療時,要特別小心,避免出現外傷,因為糖尿病人皮膚的傷口不易愈合,很容易導致感染。

慢性胰腺炎要防糖尿病一旦胰腺受到傷害而發(fā)生炎癥,就會引起血糖升高,甚至是糖尿病。其中慢性胰腺炎則是繼發(fā)性糖尿病的常見病因之一,資料表明,在繼發(fā)性糖尿病中,原發(fā)因素為慢性胰腺炎的患者約占1/3。

因此,對于曾有急性胰腺炎病史,而后出現反復腹痛、消化吸收不良和多種維生素缺乏癥狀的患者,一方面及時做出慢性胰腺炎的診斷,另一方面注意監(jiān)測血糖。

另外,慢性胰腺炎患者如果發(fā)現自己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糖尿病癥狀,或B超檢查有胰腺病變,就很可能患上了胰源性糖尿病,應積極進行確診和治療。

胰源性糖尿病的首要治療措施是控制慢性胰腺炎,基本;原則包括:

|(1)去除病因,如戒酒、治療膽道疾病。

 (2)防止急性發(fā)作,關鍵在于避免誘發(fā)因素,如暴飲暴食、高脂肪及高蛋白飲食。

(3)對癥處理,重點在于減輕腹痛,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和糾正營養(yǎng)不良及維生素缺乏。

(4)若病情反復發(fā)作,胰腺腫大形成壓迫或有惡變可能者,應考慮手術切除胰腺。

如果針對原發(fā)病的治療仍然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或出現血糖反復波動時,就要積極給予正規(guī)胰島素治療,以防止和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如果是已經手術切除了大部分胰腺的患者,最好在術后由醫(yī)生指導給予小劑量胰島素替代治療,以防范胰源性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

糖尿病會遺傳嗎糖尿病會遺傳嗎?對于這個問題,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曉蕙表示,糖尿病有一定的遺傳因素,比如2型糖尿病遺傳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父母都有2型糖尿病,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機會比較大。但和遺傳相比,生活方式決定您是否患上糖尿病則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郭主任用一幅油畫做例子:油畫畫的是一家三口,全是胖人,前邊蹲著的狗也是肥狗。人肥胖可能有遺傳傾向,但是狗的遺傳因素和人是不同的,為什么這家的狗也胖呢?這說明這家的生活方式有問題。

如果一家人都得糖尿病,可能是家里飲食熱量太高,都不習慣去做運動的緣故?,F在國內外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都比較高,其中,生活方式因素對發(fā)病的影響是特別重要的。

容易遺傳的糖尿病除了2型糖尿病,還有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名叫單基因遺傳糖尿病,這種糖尿病是由于一個特定基因的突變引起的,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家族里的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這個基因的變異,而且家里幾代人都會出現糖尿病患者。得這型糖尿病的患者一般年齡都比較小,表現出的癥狀和2型糖尿病差不多。

郭主任提醒,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子女應該從年輕時就盡量克服不好的生活方式,盡量減少熱量攝入、增加運動,并且控制自己的體重。但即使這樣,子女得糖尿病的危險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對于這一類糖尿病高危人群來說,關鍵的一點是:要從40歲開始就應該每年檢查1次身體,如果空腹血糖在5.6毫摩爾/升以上,就應做糖耐量試驗,以進一步確診糖尿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