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新生活正在等待你,只要你放下舊生活(2)

歡迎你的危機 作者:(美)勞拉·戴


哥哥吉米則努力融入新的家庭。他加入了足球隊,盡管他以前和城里孩子玩的是西洋棋。他不愿這輩子永遠寄人籬下,于是把全副精力放在學業(yè)上,希望能考上好大學。他打聽到州里能為寄養(yǎng)子女提供的機會,并竭力地爭取。他有了新的生活,并充分利用新生活帶給他的每一次機會。

直到吉米大學畢業(yè)、成家立業(yè)并等著第一個孩子出生之際(他在很年輕時便完成了這一切),他才強烈地感受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哀傷。不過,當哀傷襲來時,他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家、愛他的妻子,以及即將到來的新生命。在為過去的失落感到哀傷的同時,他也為自己的獲得與擁有感到慶幸。

反觀克里斯,他無法放下過去。他依然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被雙親寵愛,仍然生活在他熟悉的紐約市。這個小男孩尋覓著早已不復存在的家,無法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利用新環(huán)境的人。

吉米則一步步踏實地往前走。他學會了觀察、改變、適應(yīng)、規(guī)劃,最后終于找到了“回家”的路,建立了自己的家。為了做到這一切,他不得不放下從前深愛的生活。眷戀過去只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學習把生活過得好的藝術(shù),意味著要學會放手。放手的智慧與能力將帶給我們喜悅和成就。

我們都明白,放棄生活中對我們有害的事物是何等重要:一段傷神的戀情、一份勞而無益的工作,等等。但拋開這些之前,你得先放下與這些事緊密相聯(lián)的自我認知。

讓人驚奇的是,更新自我認知的能力是我們從小就十分熟稔的技巧。我們大半的童年時光都在發(fā)展實用的自我認知,我們學會認識家庭、規(guī)則、責任、信念等,學會認識自己在這世上到底是誰。

面對生命中每個新階段的來臨,我們不得不放棄原本的自我認知并重新定位自己。青少年、成年、為人父母、老年。在生命中的每一章,我們都要重復一段永無止境的探索,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我是誰?

我們都知道彼得?潘為何永遠不想長大,而彼得?潘也從來沒有體驗過伴隨成熟而來的種種樂趣。

我們得學會放手

無論處于哪個層面——個人、公司,或是社會,我們在應(yīng)對改變時總覺得力不從心,這是因為我們以為自身不需要改變就可以渡過這個演化的過程。我們往往抗拒改變——死死地抓住曾經(jīng)擁有的東西——以維持我們能主導一切的幻覺。

為了讓自己相信主導權(quán)在握的幻覺,我們試圖重建、修補昔日的一切,而不愿向前邁進一步。其實,向前跨步不見得意味著離開。據(jù)我所知,有很多戀情雖已逝去,但卻以不同的面貌重生,而且持續(xù)得更為長久。

社會并未教過我們怎樣處理生命中的重大轉(zhuǎn)折。“美國生活沒有第二幕?!弊骷褾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如此悲嘆道?,F(xiàn)實里,我們確實在以病態(tài)而徒勞的方式抗拒著改變。

若要上演第二幕,第一幕必須先落下。

這就是重點。

當你翻閱這本書時,生命中下個場景的帷幕也將漸漸升起。

我認識一些因固守自我而被社會淘汰的人。即便是那些能把平日里最吃苦耐勞的人逼入窘境的苦難降臨到這些人身上,他們也不為所動,依然故我。這聽起來好像很令人羨慕,尤其是對那些此刻正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危機之中的人而言。然而,這些人永遠無法成長。

如果沒有成長,人就會停滯不前,就像子宮里體積過大的嬰兒。這種停滯常以生病、抑郁、體重問題或更糟的面貌出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