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不能積極地融入生活,那么你可能就會深受其害。這從熹雅的例子中可見一斑。
熹雅是個漂亮、事業(yè)有成的42歲女郎。一個朋友帶她到我的工作坊來接受直覺方面的治療。當時,熹雅正在療愈情傷。幾個月之前,熹雅遇上了一個她以為可以托付終生的男人,兩人形影不離,男方差一點搬到她家同住。但熹雅不明白為什么對方會突然變得冷淡和疏遠,最后兩人以分手而告終。
隨著熹雅娓娓道來,我發(fā)現(xiàn)她談戀愛有個固定的模式。先是遇見了某個男人,這男人熱烈地追求她,于是兩人便開始交往。當距離成家的夢想越來越近時,她會變得越發(fā)焦慮、要求也越來越多,然后感情便很快畫上句號。當她急切地想“敲定”婚姻時,戀情便不再能令她感到滿足。在25年的戀愛史中,她的表現(xiàn)總是如出一轍。
她的雙親彼此攜手二十多年,他們一直想不通他們那漂亮、才華橫溢的女兒為何至今仍孑然一身。熹雅有個正常而快樂的童年,但在她的人生故事中出現(xiàn)了兩個十分關(guān)鍵的因素。其一,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常和家中兩個較大的孩子爭寵。還有一點就是,她很容易變得焦慮。當她墜入愛河時,她會很擔心自己在愛情里“失勢”,因而整個人變得焦慮起來(有時還帶有憤怒的色彩)。
熹雅從沒反省過自己的行為模式并改善自我的焦慮狀況,而是不斷地在一段段新戀情里重蹈覆轍。她不停地更換戀人,所以她的處境從未發(fā)展到重度危機的地步,以迫使她審視自身的定式。因此,即便她在情感方面經(jīng)歷了許多痛苦,但還不足以促使她作出改變。她的生活也在希望和失望之間不斷搖擺,停滯不前。
眷戀很好,只要你不那么執(zhí)著
當我說人都需要適時放手時,我的意思不是要你對自身擁有的東西漠然以對。恰恰相反,你得先對某些東西充滿了眷戀,才會有所謂的放手。
所有的宗教都教導我們不要執(zhí)著于俗物,無論是對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所懷抱的夢想,還是對周圍的一切,我們都要學會放下。熱情擁抱當下,這固然重要,但也要隨時牢記:當形勢轉(zhuǎn)變或你本人發(fā)生改變時,你所熱愛、信賴的關(guān)系或狀況也會有所不同,而記住這一點也十分重要。
不執(zhí)著是一種關(guān)注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你是自身的導師,能從新的角度觀察你所處的當下。
放手——同時又要保留你真正需要的。難就難在這里。
你怎么知道該何時放手呢?有時候,更讓你為難的是,你知道放手的時候到了,但你卻不曉得該放開些什么!
記住一點,當你為了瑣碎或莫名的沖突而批評自己時,你忽略了自己擁有強大力量的內(nèi)心。此時,你需要將自己的感受細細地審視一番。
自我的大循環(huán)
我們把旅程視為一段有始有終的歷程。在現(xiàn)實中,旅程就像是螺旋式的循環(huán),某個循環(huán)的局部是下個循環(huán)的起點。每時每刻,終點同時也是起點。生命本身就是個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循環(huán),而失落與危機就是生命連續(xù)體中固有而無法逃避的一環(huán)。
我所說的開創(chuàng)新自我,不單是指“再造”一個自我。要做到徹底地重生,人必須經(jīng)歷全面的危機:精神與物質(zhì)的危機,包括周圍環(huán)境及身體所發(fā)生的危機,特別是信念危機。
重新開創(chuàng)自我是我們天生的權(quán)利。為了讓嶄新而卓越的自我逐步顯現(xiàn),我們必須擁抱失落——悼念它,但同時慶幸失落為你敞開了另一扇門。當你接納了無法躲避的失落,也就喚醒了沉睡的自我。要不是恐懼、恥辱或環(huán)境把你帶上了另外的道路,你可能會變得跟很多人一樣。新的自我將于此時嶄露。
生命充滿了失落,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所知曉的一切,如同四季更迭般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有些失落是意料中的,是盛極后的必衰。但有些時候,一如我們所知,我們所擁有的也會出乎意料地被奪走,比如另一半過世、官司纏身、失去健康,或生計出現(xiàn)問題,等等。
你總是緊握著過去不放,但生命向你昭示:舊的自我隨時可以騰出空間讓新的自我萌芽。我們?nèi)舨荒軗肀洳⒒畹贸鋵崳覀兙椭荒芤晃斗裾J、抗拒,并將自己終身囚禁在悼念和哀傷里。
經(jīng)常反思自我
要有所轉(zhuǎn)變,覺醒極為關(guān)鍵。若你時時有所覺醒,你的注意力便不再聚焦于危機,而是轉(zhuǎn)移到嶄新且更有活力的生活方式上。同時,你的自我認知也會逐漸趨向積極正面。在你翻閱本書的同時,你的自我認知會繼續(xù)發(fā)展,超越原來的層次。所以,只要心有所感,便請時時思索這個最根本的問題: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