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漢奸,我們不妨作一下介紹。最開初的漢奸,意為一切為外國人做事的人。你給外國人當廚師,漢奸 !你教外國人的孩子學中文,漢奸!你賣東西送貨到外國人門前,漢奸!但是當初的漢奸只是道德歧視對象而非政治仇視對象,也就是說,并無人身安全之慮??傻搅x和團時代就不行了,洋人被稱作長毛,漢奸被稱作二毛,格殺勿論。當時義和團眼里,嚴復是他們要殺的第一個特大漢奸,《國聞報》都被義和團砸了,最后這漢奸還是在大刀王五的掩護下才逃出天津奔向上海的。文化啟蒙大師成為義和團英雄眼里的頭號漢奸,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諷刺,這種諷刺鬧劇,在今天的中國大地,依然上演著?,F(xiàn)在文化界最大的一樁漢奸公案是有關(guān)周作人的,日本人進北京,當時文化人士大都南下了,只有周作人選擇留了下來,有人說,周之所以選擇留下乃是想保護北大的圖書館。不管怎么說,時人不容他。當時南下中的郭沫若就以惋惜的口吻說,愿以幾百個腦袋換周作人。其實,周作人平時的人品、才華,哪樣也不差。單舉一個例子:北大圖書館館長李大釗被張作霖絞死后 ,極大地刺激了周作人。他一邊悲憤地寫下《偶感》,捍衛(wèi)李大釗的名譽,一邊把李大釗的大兒子李葆華藏在八道灣,轉(zhuǎn)送日本留學。周作人這樣做,是冒著極大的生命風險的。但這樣一個勇敢的人,在政府和同仁紛紛南逃(中國人忌諱這個逃字,八國聯(lián)軍進中國,慈禧和光緒把自己的逃跑叫西巡,小日本來了,中國政府與中國文人就 "南下 "了)之時,為什么不勇敢地選擇南逃呢?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倪墨炎也認為周作人不是膽小之人:"周作人當漢奸絕不是偶然的。別人捉進去了,嚴刑拷打,吃不消了,當漢奸了。他不是這樣的,他思想上本來就消極了。"周作人研究專家,華東師范大學的教授陳子善是這樣解釋的:"他認為日本文化也好,中國文化也好,都是東方文化,他淡化了一個民族觀念,淡化了一個國家觀念,而強調(diào)了一個文化觀念。"我覺得陳教授解釋得比較合理,作為一個文化巨人,周作人缺少的是民族觀念,國家觀念。這一點我信,因為中國的另一位文化巨人,堪稱五四啟蒙運動之旗手的陳獨秀在其 1904年的一篇文章中說:"十年前,我??那知道國家是什么東西 ??到了甲午年,才聽見有人說,有個什么日本國,把我們中國打敗了,到了庚子年,又有什么八國聯(lián)軍,把中國打敗了,此時我才曉得,世界上的人,原來是分作一國一國的……我生長二十多歲,才知道有個國家……"
這里,本人無意為周作人翻案。這里只是想說明,由于中國人先天缺少國家觀念,其后果是嚴重的。何兆武說:"近代一交戰(zhàn),天下一家的中國人立馬兒變成了兩個方向:一是崇洋媚外,二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何先生說得對,家奴也就只有這種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