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與行的關(guān)系
王陽明論及知行關(guān)系的話很多,在此,只擇要舉述三義。
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陽明《傳習(xí)錄》上卷。
吾心之良知,知善知惡,也同時好善惡惡。知善知惡是“知”,而好善惡惡則是“行”。當(dāng)人知善知惡之時,便已好此善,惡此惡了,所以說“知是行之始”(這意念萌發(fā)處的內(nèi)部之行,即上文所謂:意念心行)。反之,當(dāng)我實實好此善,惡此惡時,則不僅表示我知善知惡的知是真知,而且表示我這知善知惡的知已經(jīng)具體落實而成就了一個真實的行為。所以說“行是知之成”(這個時候的行,已經(jīng)由內(nèi)而形諸外而表現(xiàn)為視、聽、言、動的外部行為了。內(nèi)外通而為一,也就是知行合而為一。)。
2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王陽明《傳習(xí)錄》上卷。
人必須先知善,方能好善、為善。必須先知惡,方能惡惡,去惡。若是人不知善、不知惡,則其“行”必有所偏。也就是說,其所好者,所為者,未必是真善;其所惡者,所去者,未必是真惡。所以說:“知是行的主意”。(失去主意的行,便成盲行,妄作了。)同理,一個人既已知此是善,卻徒然知之而不能真實地好之、為之;既已知此是惡,卻徒然知之而不能真實地惡之、去之。何以如此?他那知善知惡的“知”何以不能貫徹到底?因為他欠缺“行”的實踐工夫。據(jù)此可見,“行”是不可忽視的,知之而不能行,當(dāng)然不能成就價值。陽明說“行是知的工夫”。這話大有道理。
3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王陽明《傳習(xí)錄》中卷,《答顧東橋書篇》。
知得真切,知得篤實,便是行;行得明覺,行得精察,便是知。知的過程與行的過程本來就是合一的。吾心之良知,是知;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是行。人能知得是非善惡“真切篤實”,他自能是其是而非其非、好其善而惡其惡,所以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同理,人的視、聽、言、動而能達(dá)于“明覺精察”,便表示他確確實實知是知非、知善知惡,所以說“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只是一事,故陽明又說:“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若識此宗旨,說知行作二個,亦不妨,亦只是一個。否則,便說做一個,亦有甚用?只是閑說話?!蓖蹶柮鳌秱髁?xí)錄》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