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節(jié):論修養(yǎng)(3)

國學基本教材:論語卷 作者:李鍌


本來改過遷善,也可借助朋友的規(guī)勸誘導,發(fā)覺自己的過錯,但人總習慣于聽好話,對于別人的指責,卻多半聽不進去。所以假借外力發(fā)覺自己的過失,不如靠自己。能"自訟",自己反省自己的行為,那么便可像顏淵"不貳過",像子路"聞過則喜",走向良善的道路。

(六)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②者也。"(《公冶長》第五·二七)

章旨

孔子感嘆世人有過失而不能自責。

注釋

①已矣乎算了吧!指孔子恐其再也見不到"能見其過而內自訟"的人而嘆息。已,止也。

②內自訟內心自我咎責。訟,咎責、懺悔,檢討之意。

析論

孔子因為尚未見過能發(fā)覺自己的過失,而內心自我責備的人,所以發(fā)出"已矣乎"的感嘆。"已矣乎"這三字是表示沒有希望的嘆息語氣,而"吾未見"則有強調的意味,足見孔子對于"能見其過而內自訟"的重視??鬃舆@番話看似說得太重些,實則不然,是我們平時把過錯看得太輕了。從孔子這一番感慨,可知當時可能充滿了有過錯卻不認錯的不好現(xiàn)象。

人能自見其過,很不容易;見其過而內自訟,更不容易。如能見其過而內自訟,則可以省察自己,改正過錯,日有進境。但人性之常,有了過錯,為了顏面,不是加以強辯,便是設法找借口,原諒自己,歸罪他人,以減輕自己的咎戾。殊不知如此一來,過錯愈犯愈多,變成習性時,那么要改也就不容易了。

(七)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①焉:過也,人皆見之;更②也,人皆仰之。"(《子張》第一九·二一)

章旨

子貢贊許君子勇于改過。

注釋

①食通"蝕",指日月虧蝕。

②更改也。

析論

孔子的學生顏回不貳過,過而能改,因此備受世人稱道??鬃咏倘酥斞陨餍校粋€有高尚品德的人,也不免會有犯過的時候,重要的是能對自己的過錯,勇于承擔,勇于改正。本章說明了在位的君子處理過失的光明態(tài)度。當他犯過,他不會文過飾非,他會勇于面對自己的過失,對于別人善意的批評,能心平氣和地接受,愿意誠心去檢討自己犯錯的原因。因有決心改過,故不必懼人知其過。而當他真改過了,其人格也將因此次犯過的教訓更為成熟。猶如日食、月食時,人們都看得見,也都仰望它恢復光明,所以能改過,不但不會降低威信,還會更加受人敬重。

心術不正的小人,就不是這樣了。他顧慮這、顧慮那,既擔心丟失面子,又怕失去威信,所以面對自己的錯誤,總是抵賴閃躲,不惜作假掩飾過錯,或諉過他人,甚而嫁禍他人,一錯再錯。因不肯勇敢面對現(xiàn)實,承認錯誤,更不愿坦誠正視現(xiàn)實,改正過錯,因而人們對他也就不是仰望的態(tài)度,而是鄙夷的神色了。

所以心地光明磊落、肯修養(yǎng)道德的君子,不必擔心犯過,也不必擔心別人看見自己的過錯。知過而又能改,那才算是真正的君子。

(八)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①。"(《子張》第一九·八)

章旨

子夏指責小人文過飾非,勉人應力行君子之道。

注釋

①文音wèn,掩飾。

析論

《雍也》篇曾記載孔子稱贊顏回"不遷怒,不貳過"?!睹献印す珜O丑》也說:"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子路,人家告訴他有過失,他就很高興。)這說明了即使賢如顏回、子路,仍會犯過錯,但他們知過能改。本來誰能無過,過而能改,也就善莫大焉。問題是一般人是否能如此坦誠、勇敢去承認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錯誤呢?事實上,為了面子,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這樣勇于面對過錯的。這也難怪子夏要指責小人有過不改,反而加以掩飾的現(xiàn)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