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節(jié):論修養(yǎng)(1)

國學基本教材:論語卷 作者:李鍌


論 修 養(yǎng)論修養(yǎng)

一、自省

本單元共選錄十三章。首章孔子勉人修德、講學、徙義、改過,為全類綱領。第二章曾子自述省身之大端,第三章孔子戒人勿恃才而驕吝,皆修德之要項。第四章子夏論為學首重人倫,第五章之法賢自省,亦屬講學、修德之內(nèi)容。至于第六章之"見其過而自訟",第七章論"君子之過",第八章論"小人之過",第九章之"過而不改,是謂過也",則由自省其過,而勇于改過,以期于不貳過,皆屬改過、徙義之事。第十章之"患所以立"、"求為可知",與第十一章之"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第十二章之"不患人之不己知",義理可以互相闡發(fā);第十三章"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為孔子勉人及時進德修業(yè),以期名揚于世之論,適足收束本類各章。

(一)

子曰:"德之①不修②,學之不講③,聞義不能徙④,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第七·三)

章旨

孔子以不能修德、講學、徙義、改過四事為憂,并借此勉人。

注釋

①之句中助詞,無意義。下句的"之"同。

②修治也,修養(yǎng)之意。

③講講習、講求。

④聞義不能徙是說聽到善行義舉不能遷徙。

析論

人生在世,難免有遠慮和近憂,但一個人所憂者,如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那么不僅于事無補,反而容易怨天尤人,甚至灰心喪志。反之,所憂者自己有能力去改善,那么只要奮發(fā)圖強,躬行實踐,效果必然可以預期。

孔子所舉四事:修德、講學、徙義、改過,都是人人能自勉,亦應努力去做的。他所憂的,不是個人處境之窮達順逆,而是有關修德講學之事。因道德不加以修養(yǎng),人格必然日加卑劣,也就有為惡的可能;學如不講求,必不能精,則難于融會貫通,長進不大,孔子于此勉人要力求內(nèi)在學問道德的修養(yǎng)。而聞義不能遷善,見義不能勇為;知道自己有不善,而不能勇于改過,這是孔子所憂之事,這也是勉人于外在的行為上要能徙義、遷善。如果不能做到徙義、遷善,當然也就談不上修德,而講學亦無用。只有內(nèi)、外兼修,才能成為一位君子。

(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①:為人謀而不忠乎②?與朋友交而不信③乎?傳不習乎④?"(《學而》第一·四)

章旨

曾子自述每日省身慎行之事。

注釋

①吾日三省吾身是說我每天拿三件事來省察自己。省,音xǐnɡ,省察、反省。身,指"自己"而言。

②為人謀而不忠乎是說替人家謀劃事情,還有不盡心的地方嗎?為,音wèi,替,代。忠,竭盡自己心力。

③信誠實信用。

④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課業(yè),有不曾用心學習的地方嗎?

析論

曾子每天都拿三件事情來檢討反省自己,這三件事是:替人謀劃事情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信實誠懇?對老師所傳授的課業(yè)是否確實溫習?

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他隨時不忘檢討自己的營業(yè)方式、盈虧情形。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不忘計較蠅頭小利、財產(chǎn)又增加多少?在進德修業(yè)上,其實也是有盈虧可以算的。品德學問增進了,便是盈,盈了便可以鼓舞自己精益求精,以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品德學問退步了,便是虧,虧了就要警惕自己,切實檢討反省,以避免重蹈覆轍。如能保持這種逐日審察改進的態(tài)度,日子久了,自然可以累積相當?shù)某晒?,成為品德高尚的人?/p>

曾子每日三省吾身,不僅表現(xiàn)出他的人文素養(yǎng),也可看出他克己復禮的精神,一步也不放松,緊緊守住義理之要,這也是我們所能自主的,不是別人強使之才能做到的,值得人們自勉。

(三)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驕且吝②,其余不足觀也已!"(《泰伯》第八·一一)

章旨

孔子戒人勿恃才而驕矜鄙吝。

注釋

①才之美謂智能才藝之美。

②驕且吝驕矜夸大又鄙陋吝嗇。

析論

根據(jù)《韓詩外傳》所載,周公代成王攝政七年,制禮作樂,功勞很大,后來,成王以魯國封其子伯禽,周公深深以驕吝誡子伯禽,要他謹守恭儉謙卑之德。可見做領袖的人,并不是以錢財、權力來服人的,而是以謙德,使人信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