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導言(1)

中國藝術與文化 作者:(美)杜樸


一、范圍和方法

中國藝術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從新石器時代的制陶和琢玉文化到活躍于國際舞臺的當代影像、裝置和行為藝術家,可以說中國擁有世界歷史上最豐富多產、綿延不息的藝術文化。因而,寫一部全面的中國藝術史意味著必須壓縮素材、應對信息的迅速延展。前面的章節(jié)至少每月便被考古發(fā)現和新的解釋手段改寫,而后面的章節(jié)每日都被當代藝術家的探索續(xù)寫。本書中我們的理路是包容中國藝術研究的多元和動態(tài),視其為傳達該領域趣味和豐富性的契機。本書不僅通過重要作品及其歷史文化背景,而且借助新近發(fā)現和研究成果來介紹中國藝術。我們知道,讀者也應注意到,我們論述的未確定性以及我們的結論對爭議和修正的開放性。我們會在恰當之處討論懸而未決的問題和爭論,書后的延伸閱讀給我們的話題提供了更廣泛多樣的觀點。接下來講述的故事沒有結尾,并且正在進行。

我們始終要記住另外幾個指導原則:我們希望本書不是博物館中孤立杰作的展示,而是一部與社會、經濟及廣泛文化領域密切相連的藝術史(圖0-1)。舉例時,我們盡量選擇在其原處考古或建筑環(huán)境中的藝術品,在許多原初環(huán)境已消失的情況下,我們盡力通過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宗教及制度的聯(lián)系重新安置藝術對象。同時,我們認為視覺藝術作品通過材料、形式及母題的特質而存在,因而我們提供了許多細致的分析來揭示特定作品的復雜性。為清晰起見,我們依照歷史時代順序,但盡力使章節(jié)劃分符合社會經濟和文化變遷,而不拘泥于僵化的朝代沿革。書中章節(jié)介紹了各時代相關背景和主題,于是藝術總被置于更大的語境中探討。

近期研究的一個重要影響是學者們現今質疑中國藝術有核心不變的特質。許多關于中國藝術的久存觀念基于某些時期上層受教育的(多為男性)精英贊助者和觀眾的趣味和價值觀,其中往往遺漏了大眾、宗教或手工藝因素,或摒除了文化活動及女性價值觀。因為愈發(fā)認識到前帝國時代(公元前3世紀末之前)多元區(qū)域文化之間、兩千年帝國時代里“華夏”和周邊所謂蠻族文化及政權之間,以及現代中國和其國際貿易伙伴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即便持久的中國文化身份認同也受到觸動。在此觀念下,我們嘗試將藝術從多樣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抽取出來,并展現作為藝術贊助者、參與者和消費者的女性文化行為。這并非由于簡單的公平理念,而是因為更加包容的敘述才更豐滿有趣。傳統(tǒng)上由統(tǒng)治者和文士經營的精英藝術雖仍占主要篇幅,但通過與其所排斥的藝術、品味和價值的對比,顯得更為清晰和豐厚。

即使當我們質疑本質論時,還是值得考慮文化獨特性留下了什么。在廣闊的世界藝術史中,中國藝術憑什么卓爾不群?盡管與中國藝術史中文化上獨特的元素同等重要,少數長期存在的特質仍遺漏了很多價值和關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