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游記
作者:馬特?斯科特 (Matt Scott)
我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故事開始于琦(Qi)。并不是神秘的能量“氣”(Qi),而是一個普通人——張琦。2004年7月,當我還只是微軟雷德蒙總部里一個充滿好奇的新聘大學畢業(yè)生時,她已經是我所在的Word產品開發(fā)團隊的經理,后來她成了我真正意義上的良師益友。琦生長在四川,深諳中國的思想文化,從她那里我了解到了許多中國文化以及風土人情,這些激起了我對中國濃厚的興趣。隨著Office產品周期不斷循環(huán),時間就這樣一年年地溜走,直到最終圓滿地發(fā)布。我的內心充滿了緊張和興奮,向琦詢問職業(yè)生涯的下一步該朝哪里走。她了解我對研究的狂熱和對中國的興趣,給出了也許是我一生中最好的職業(yè)發(fā)展建議:去微軟亞洲研究院!琦把我推薦給了創(chuàng)新工程中心的經理田江森。
當我第一次在微軟總部的辦公室見到田江森經理時,原本緊張的心情立即放松下來。他通過對實際工作以及工作環(huán)境的一番真誠且令人信服的講述,給了我一個既嚴謹又不失風趣,可謂是前所未有的面試。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軟件開發(fā)工程師”這個職位不僅能滿足我投身研究的愿望,而且工作地點在中國,更能滿足我應對新挑戰(zhàn)的渴望,我將擺脫自己的舒適圈子,不僅去探索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更是在探索我自己。
2006年底我開始了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工作,卻發(fā)現自己又成了充滿好奇的新聘大學畢業(yè)生,但這次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此前,我從未踏出國門半步(最遠也僅僅是前往加拿大惠斯勒滑雪),而現在,我在中國,不會說中文,身邊也沒有任何親朋好友,但這些都在預料之中,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生活在溫暖的家的舒適環(huán)境之外。出乎我意料的是,完全獨立的生活竟然讓我進步得如此迅速。
如果說只是因為身在中國就使我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在美國的日子,這肯定不全對,主要的因素在于我效力于世界上最火的研究實驗室—— 微軟亞洲研究院 。不僅是因為交給我的工作任務令人目眩,更是因為這里的士氣高漲:借助軟件改變這個世界的熱情和能量是無處不在的,它大量存在于我所遇見的任何人身體內。從開始工作的那一天起,我一直被深深地觸動著:因為這個實驗室所吸引到的人才,因為技能的協(xié)同作用讓這個實驗室如此多產——不僅在于學術貢獻,更在于將技術轉移到其他的微軟產品中。在這個實驗室里工作的我身邊的那些才華橫溢、飽蘸激情的同事們感染著我、激勵著我不斷前進,成長!
我的同事們不僅諳熟技能,而且常常在技術以外的方面幫助我。正是那些隨處可見的愛心和開放的胸襟使我感覺自己不再像一個外國人,而是越來越像他們的家人。
令我感動的是我在中國度過的第一個春節(jié)。放假前,同事魏顥問我有什么計劃,盡管當時我和他并不熟識,但當我告訴他自己并沒有任何計劃時,他立即表示愿意讓我去他家,與他的家人一起過春節(jié)。他同他的家人給了我最難忘的一次中國家庭文化體驗。那年春節(jié),我跟他的家人一起包餃子、觀看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與鄰居一起放煙花,并且頭一次逛了廟會。這些美好的記憶將會伴隨著我一生。
隨著我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年限的增長,我發(fā)現積極的態(tài)度、善良和技能在實驗室里也能構成文化沖突。但好的一面是,我發(fā)現與實驗室里任何人打交道都非常容易。我們是一個非常社會化的群體,大多數人的工作領域都很廣泛,每天下午三點吃水果休息的時候總會相互串門,在康樂室打幾場比賽——乒乓、桌上足球和臺球。但是,最能讓大家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刻莫過于我們的團隊以及整個研究院的集體出游活動。
始終令我記憶猶新的一次出游是整個實驗室的同仁飛往云南麗江。活動的主題是電影制作,所以我們離開之前,整個實驗室的人都被隨機分配成一個個團隊,于是那些平日里在工作中不曾遇到的同事就這樣偶然的組合到了一起。作為一名研發(fā)人員,我的工作圈子僅局限于研究人員和工程師之間。但這次活動卻把我與許多風趣、機智、有個性的同事聯(lián)系在了一起。比如說我戲中的搭檔黃泠女士,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行政部經理。我們的電影是一個愛情故事,在戲里我跟黃泠女士要穿上很古板的衣服扮演一對老年夫妻,在拍攝的過程中,我才發(fā)現原來她不僅工作很出色,演戲也不在話下。我們整個團隊在創(chuàng)作跟拍攝直到最后的剪輯過程中享受到了極大的樂趣。后來,每一個團隊的片子都在大銀幕上作了展示,雖然我們大家不是專業(yè)人士,但作品卻都出乎意料的不錯。這次活動過后,不同領域的同事們相互了解、貼近了許多。
娛樂只是研究院里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才是我們的重心。工作,讓我更加深入地認識了自己,也并讓我有機會回饋當初伸開雙臂歡迎我的實驗室。印象最深的是我第一次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時 ,我們組的經理田江森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參與圖像處理和移動設備項目,盡管當時我在這些技術上的經驗仍然非常有限。他賦予我重托,讓我獲得了在這些領域學習和成長的空間。我與當時的實習生蔣偉一起深入到研究和技術當中,克服困難、努力工作,最終我們做出的示范演示,被獲選在一年一度的微軟技術節(jié)上展示。
另一系列令我成長的機會,來自我的直接經理陳剛。我曾對他說,想嘗試一下對開發(fā)組的領導能力。他非常認真地對待我的請求,并給我足夠的信任,讓我有機會帶領幾個項目。從小處入手,帶領實習生和新聘員工認真工作,逐步取得一些成功,并最終有機會與我們的創(chuàng)新工程中心總經理迪恩?思勞森以及科學家錢德拉合作,與來自新技術開發(fā)部的趙婧女士共同開展了一系列與創(chuàng)新搜索相關的研究項目。在這段時間里,我不僅有機會領導和編程,而且還對研究本身做出了直接貢獻。辛勤工作見到了成效:我們的產品得以在微軟技術節(jié)上進行展示,產生了一些有價值的專利,并有機會直接向比爾?蓋茨展示我們的一個搜索項目。他對此表示贊賞,并希望看到這項技術盡快轉移到微軟產品中。
到目前為止,我的“東游”旅途仍在進行中,并且我希望將其一直進行下去。這將成為我今后的一生中最富有成果的一次歷練。我的成功要歸于所有我周圍的人——從我每天在北京街頭遇到的當地人,到超級熱情、聰穎友好的同事,再到一路走來所結交的朋友,乃至具有表現出高超領導能力以及肯賦予他人信任的經理們,這些人都讓我覺得自己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大家庭的一部分,并讓我可以自豪的地說:中國,我的家。
作者介紹:
馬特?斯科特,來自紐約,2004年7月從波士頓大學取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后,立即成為微軟的全職員工。在總部工作期間,他曾效力于Office產品組的Word團隊,致力于2007版的發(fā)布。他于2006年底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在創(chuàng)新工程中心擔任研究軟件開發(fā)工程師,主要圍繞著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搜索和移動平臺等方面的研發(fā)工作。他的工作目標是將技術轉化為微軟產品,并孵化新項目。他熱愛探索中國文化和歷史遺跡,喜歡搜尋當地的特色小吃,而且是越辣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