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則無魚——塑造共存共贏的環(huán)境
企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同行不是冤家
“當?shù)刂髁x”戰(zhàn)略——讓企業(yè)政策深入人心
水至清則無魚——塑造共存共贏的環(huán)境
和諧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從哲學意義上講,“和”是和諧,是統(tǒng)一,“同”是相同,是一致?!昂汀笔浅橄蟮?,內在的;“同”是具體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內在的和諧統(tǒng)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美國開發(fā)西部的早期,曾一度形成了淘金熱,各地的人們紛紛奔赴西部淘金。而一個叫史密斯的人,也想借此發(fā)財,但他不是直接像別人那樣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賣水。結果,許多淘金者空手而歸,史密斯卻大發(fā)一筆,從此成了富翁。他順應了淘金的潮流,這是“和”;但他沒有重復別人,這是“不同”,合起來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別人高明,發(fā)財是對高明的應有報償。
世界因為不同而五彩繽紛。不同的音符形成了樂章的美妙,不同的落差造就了起伏的壯觀,不同的性格組建了生動的和諧,不同的所有激發(fā)了無盡的追求。作為個體的集合,企業(yè)就如一個大樹林,不同的鳥兒聚在其中,構成了一個復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因此,有效的管理絕不是一個單純的過程,它應當具有針對性、包容性和靈活性。否則,管理就喪失了它的本質意義。
有這樣一個故事講述,在日本的一家動物園,有位飼養(yǎng)員特別愛干凈,對動物也很有愛心,每天都把動物們居住的小屋打掃得干干凈凈。結果,動物們并不領情。在干凈舒適的環(huán)境里,動物們開始慢慢萎靡不振了,有的厭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去。原因是什么?后來,通過觀察才發(fā)現(xiàn),動物們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有的喜歡聞到混濁的氣味,有的看到自己的糞便反而感到安全等。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有效的管理必須針對組織內個體的需求,包容個體的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靈活應對,進行多元管理。假如像故事中的飼養(yǎng)員那樣,無視個體的差異,一味追求看似完美的統(tǒng)一,這樣的組織最終會因為抹殺了個體的個性而導致組織的解體或僵死。
俗話說得好,水至清則無魚。魚缸里的水雖然清澈見底,但生長在其中的魚長不大、活不長。江河的水雖然混濁,卻能夠容納更多更大的魚。從管理學的原理來看,組織的方方面面留有余地,反而順理成章,和諧有序。若是想要水清一點,不妨渾一點;想圖快一點,不如慢一點;想求好一點,不如差一點。這或許就是在管理實踐中的一種和諧表現(xiàn)。
“和而不同”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路十三》。原話是:“君子和而不同,小認同而不和?!焙侮淘凇墩撜Z集解》中對此的解釋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爭利,故曰不和?!本褪钦f,君子內心所見略同,但其外在表現(xiàn)未必都一樣,比如都為天下謀,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則教書育人,這種“不同”可以致“和”;小人雖然嗜好相同,但因為各爭私利,必然互起沖突,這種“同”反而導致了“不和”。
“以和為貴”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價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對“和”這一理念的具體闡釋?!昂投煌弊非蟮氖莾仍诘暮椭C統(tǒng)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今天,“和而不同”是人類共同生存的基本條件和基本法則。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來主張平衡和諧,“以和為貴”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價值取向。
再看這樣一個故事,一群在軍營受訓的美軍在結訓前5天晚上觀看了一部美軍與日軍在某一太平洋小島進行登陸戰(zhàn)的電影,在這次戰(zhàn)斗中,雙方死亡慘重,美軍第一波登陸的每5名海軍陸戰(zhàn)隊士中平均只有1.7個人存活。
當晚在吹熄燈號之前,5名在同一班的伙伴坐在床邊聊到晚上看到的影片。突然有一位伙伴出了個點子,這小伙子說:“可能我們中間有2/3的人會戰(zhàn)死,如果在您戰(zhàn)死前一周您最希望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