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收購方及被收購方對該次收購的結果都非常滿意
這起收購完成之后,分眾傳媒的股價在納斯達克一路飆升,截止到2006年5月6日,分眾傳媒的股價已經從收購時的20多美元,一舉超越了60美元。到2006年年底,當這起收購案的相關各方已經可以開始行權退出時,分眾股價已達到每股80美元。被收購方框架傳媒,由于2006年全年的業(yè)績出色,實際成交價格隨著分眾股價的上漲已遠遠超過了當時宣布的1.83億美元。框架傳媒的投資方、原股東(包括被框架收購的8家公司的股東)和員工無一例外地對該起收購非常滿意。
從分眾傳媒的角度出發(fā),僅僅以3960萬美元現(xiàn)金及部分股票的代價獲得了中國電梯平面媒體將近90%的市場份額,其公司市值也隨著股價上揚而翻了近4倍-- 2006年子公司框架傳媒為分眾傳媒貢獻了20%以上的利潤,成為刺激分眾股價一路上揚的關鍵因素之一。分眾傳媒對于框架傳媒的收購獲得了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高度認可,其公司股東也對這次收購非常滿意。
相對于國際上企業(yè)間并購案70%的失敗率,該起收購案的成功意義尤為突出。因而此次收購案堪稱一場"沒有輸家的博弈"。
江南春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收購框架,是一次戰(zhàn)略層面上的打造。"從表面上看,收購框架傳媒只是使分眾在原有的廣告網絡基礎上,又新增了高檔公寓平面廣告媒介資源-- 框架傳媒集中于公寓受眾,而分眾定位于寫字樓受眾,二者相得益彰;分眾的液晶廣告屏在電梯間,而框架傳媒的廣告框在電梯轎箱內,兩種方式也有很強的互補性。而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收購框架成為分眾傳媒打造"戶外生活圈媒體群"關鍵性的第一步。
正是有了對框架傳媒的順利整合,電梯廣告"三國爭霸"的局面即刻瓦解,江南春和他的分眾傳媒也從這起收購案中獲得了鼓舞與信心。于是毫無懸念地,就有了隨后對聚眾傳媒的"二度整合",以及之后分眾對于凱威點告、好耶廣告的整體收購等一系列的大手筆。從某種意義上說,收購整合在分眾已經成為了一種長期的戰(zhàn)略,甚至是一種商業(yè)習慣,而這正是起源于框架、分眾的第一次握手。
至此,我們已經不難理解,為什么江南春會在即將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鐘聲的前一個小時,從遙遠的大洋彼岸急不可待地給譚智打了那個"神秘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