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原則
① 以興趣調動訓練的積極性
“苦練”與“趣練”相結合,如通過游戲、活動、競賽、繪畫等途徑,不斷變換形式來進行訓練。
② 訓練必須嚴而又嚴
好的習慣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鞏固,不可能一蹴而就。嚴格的訓練要避免情緒化。確定標準之后,就要嚴格遵守,不能放松。
③ 訓練必須持之以恒
習慣培養(yǎng)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如果不堅持,今天訓練,明天放假,行為就難以變成自動化的習慣。行為訓練要抓反復,反復抓。培養(yǎng)習慣是個長期工程。夸美紐斯說過:“一切存在美的東西其本性都是在嬌弱的時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長硬以后就不容易改變了?!币欢ㄒ朔卸枨榫w和畏難情緒。
3. 操作方法
① 目標明確,要求具體
比如使用文明禮貌用語時,說“謝謝”二字,看起來很簡單,要注意的細節(jié)其實很多。《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首先,說“謝謝”時必須誠心誠意,發(fā)自內心,要讓人聽起來不做作,不生硬,不是為應付人家,而是真心實意地感謝人家,只有真心才能使“謝謝”二字富有感情。
第二,說“謝謝”時要認真、自然,要讓人聽清楚,不要含含糊糊,不好意思,更不要輕描淡寫地湊合,好像不太情愿、應付差事。
第三,說“謝謝”時要注意對方的反應。如果對方很高興就是達到目的了,如果對方對你的致謝莫名其妙,就要說清謝人家的原因,以使對方感到你的真情實意。
第四,說“謝謝”時要用整個身心說,除了嘴里說以外,頭部要輕輕地點一下,眼睛要注視著對方,而且要伴以適度的微笑。
第五,別人幫助自己解除了困難之后,應表示謝意。表示的方式可以說:“謝謝!”,“多虧您幫助!”,也可以握手致謝,還可以贈物致謝。
② 層次分明
各個年齡段掌握良好習慣的要求不同。如養(yǎng)成“文明乘車”的習慣時,最好是先訓練上車主動買票,乘車時不向窗外扔雜物、不把頭伸出車廂外等較為基礎的要求,然后再進一步要求主動為乘客讓座、為乘客傳票等更多的方面。
③ 及時檢查
檢查和評價必須堅持經(jīng)常性。
六、層次目標法
1. 解釋
人的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上升、進步,是有層次的,分階梯的。養(yǎng)成教育同樣如此。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張梅玲研究員認為,不同習慣之間不能機械地用年齡劃分開,比如幾歲到幾歲培養(yǎng)學習習慣,幾歲到幾歲培養(yǎng)做人習慣,只能說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在不同年齡階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要求、水平、層次上要有差異。
2. 原則
關鴻羽教授結合青少年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征提出了以下建議。
① 運用“循環(huán)說”理論
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循環(huán)反復,呈螺旋上升趨勢。低年級訓練過的,到了中高年級仍然要經(jīng)常重復訓練,否則很難鞏固。
② 運用“階段說”理論
每種習慣的形成有不同的關鍵期,小學低、中、高年級有各自的訓練重點,可以抓住每種習慣形成的關鍵期來進行教育。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要選擇適合本年齡階段的習慣進行培養(yǎng),不能心急。
③ 運用“中心擴散說”理論
行為習慣是一個復雜的體系,要把所有的行為習慣都在短時間內培養(yǎng)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時,就要抓主要的習慣進行培養(yǎng)。重點習慣培養(yǎng)好了,還可以帶動其他好習慣的形成。
3. 操作方法
① 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
習慣培養(yǎng)要講究科學性,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依據(jù)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培養(yǎng)好習慣。
② 分層次確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