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南屋是先生的會客廳,東廂房是傭人住的,西廂房是廚房,正面北房三間,兩側(cè)是魯迅的母親和朱安女士的住處,中間的堂屋向后延伸一塊,就是被稱為“老虎尾巴”的那間房,是魯迅工作、休息的地方。(圖11從后院看到的老虎尾巴)
小院西側(cè)天井處有一小門,外面堵門是一棵粗大的棗樹,高而且直,樹皮發(fā)亮,繞過它,就看到一條小徑通往后園。后園不大,卻很方正,中間是一口井,已上了蓋,周圍有花樹,顯然是后來補種的。其它都不足觀,唯有從這兒可以看清“老虎尾巴”是怎么回事:后墻兩面很寬的玻璃窗隔起屋里屋外,想來魯迅在寫作間歇時,燃起一支煙,一抬頭,便是北窗外后園的景致。
“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p>
——這是魯迅的名句,出自魯迅1924年9月15日的《秋夜》中,后來收進《野草》,全文奇詭至極,有如李賀的詩。然而現(xiàn)在卻看不到這兩株給魯迅做文章引子的棗樹了,它們不知去向。后園短墻外面,貼著一座很丑的樓房,據(jù)值班大姐說,又在院外補種了兩株。
倒是夾道中那棵壯碩的老棗樹,值得一觀。
在西三條居住期間,魯迅寫的最著名的著作有《論雷峰塔的倒掉》、《論“費爾潑賴”應(yīng)該緩行》和《記念劉和珍君》等。
魯迅在西三條胡同住到1926年8月,后來先是去廈門大學、后來又去上海,直至病逝。魯迅去南方后,這里就成了他安頓家人的地方,他的母親和朱安女士都在這里生活到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