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章節(jié)內容:
第1章廠商關系現狀
1.1絕大多數企業(yè)不適合實施通路扁平化
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一些臺灣地區(qū)企業(yè)首先在大陸提出通路扁平化的概念,即砍掉大經銷商,縮小經銷商的覆蓋區(qū)域,大量成立駐地營業(yè)機構,直接掌控當地的分銷渠道和終端。其實通路扁平化的矛頭所指就是經銷商,直接削弱經銷商的功能,否定經銷商的市場作用,讓廠家自己來掌握市場。在隨后的幾年里,眾專家也紛紛站出來,提出經銷商消亡論,認為這是大勢所趨,是未來營銷的發(fā)展方向所在。于是,大陸眾企業(yè)紛紛效仿,把大經銷商砍成小經銷商。把省級總經銷商分拆成每個地級市都有經銷商,有的企業(yè)還把經銷商的通路劃分開,在同一個城市市場里,同時讓三家經銷商來做,一個做傳統(tǒng)批發(fā),一個做現代終端,一個做封閉渠道。
當然,通路扁平化好處的確不少:完善銷售網絡,貼近市場,增加客戶群,提升市場反映速度,從根本上提升銷量等,總而言之,就是能賺更多的錢,眾廠家老板也就是為著這個目的。當然,通路扁平化首先付出的是成本,會直接帶來營銷成本的上升,例如要增加人員數量、增加駐外機構的費用、增加市場經營費用等,但沒關系,沒有投入哪有產出,費用總是要投入一點,不過,這點投入與通路扁平化之后所帶來的收益相比不算什么。
至今,通路扁平化的風已經吹了十余年了,許多的企業(yè)老板都接受這套做法,砍掉經銷商,設分公司辦事處,增加業(yè)務人員數量,增加直營比例等。但事實上的收益是大多數企業(yè)的盈利狀況并沒有太多的改善,盈利狀況沒有明顯改善,這是因為銷量的提升有限,但人員費用、駐外機構管理費用、市場銷售費用卻直線上升,兩者相加,導致了實際利潤的急劇下降。
實施通路扁平化之后,費用上升不難理解,但為什么銷量會和預想中的不一樣,不升反降呢?問題出在四個方面,或者說,在通路扁平化的規(guī)劃設計時,未曾考慮到位的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