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初期的核心人物袁紹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家族里高官甚多,故號稱“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
袁紹的生父袁逢位居司空一職,是一品大官。
袁紹為袁逢的庶子,因袁逢的哥哥袁成早逝,袁逢就將袁紹過繼給袁成的老婆。袁逢另有一子袁術,所以血緣上,袁紹、袁術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如由繼承關系來看,也可以說是從兄弟。
袁術也是《三國演義》上的一名重要角色,他甚至曾俗稱帝號,自稱仲家。不過,袁術的名望,似乎要比袁紹遜一籌。
袁紹自少喜結交當時上層社會的豪爽之士。他的為人,很有點像是戰(zhàn)國的四公子,憑著優(yōu)厚的家世,從年輕時就愛士養(yǎng)民,使當時有名望有才干的人士都愿意跟他折節(jié)相交。
公元188年,袁紹成為司隸校尉,也就是漢靈帝新建立的西園八校尉的領袖。可謂少年得勢,英氣勃發(fā)。董卓之亂發(fā)生之后,袁紹離開首都,回到自己的地盤發(fā)展壯大。
公元190年,袁紹帶領各路軍馬討伐董卓,董卓死后,袁紹一連奪得冀州、青州、并州。
公元199年,袁紹消滅公孫瓚后,又奪得幽州。至此袁紹已占據了黃河下游四州,領眾數十萬,成為當時中國黃河以北地區(qū)實際統治者,也是東漢勢力最強的北方諸侯。
根據上面所講的可以看出,當時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 袁紹都有理由成為三國亂世中最有競爭力的逐鹿者。然而他終究失敗了,且敗得徹徹底底,一塌胡涂,令人惋惜。
“愿借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閹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三國演義》中袁紹登場的第一句話,是那么振奮人心。斬首行動的結果雖因何進昏庸,沒能斬草除根,但一個活脫脫的熱血青年的形象已經展現在我們眼前。
在董卓亂京之時,唯一一個敢于與老賊拔劍相對的也是袁紹。那句“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當真有霸王之氣!
然而,袁紹的失誤也是明顯的,幾次對于良機的錯失讓袁紹失去稱霸三國的機會,同時也了自己最大的敵人——曹操不斷壯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