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考再請教,問比答更重要
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見,善于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缺陷,善于從各種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善于融會中西方文化的精華,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完整的人。
--李開復語錄
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曾說:“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但是學校里學習一般是學生學'答',學習如何解答別人已解決了的問題?!闭缢裕簧賹W生在學習中不善于發(fā)現問題,不善于提問題。老師越教,他們問題越少,問題越少,他們越提不出問題,沒了問題,也就沒有主動思考的意識。
在學習中,只有不斷思考、學會提問,才能獲得真知灼見。沒有獨立思考是學不好知識的,但只有思考,不善于提問,也是難以將知識充分鉆研透徹的。思考可以讓你把知識理解得更深刻,使你所學的東西更扎實,提問可以使你學會思考,使你的大腦變靈活。
提問是在表達不解和疑惑,是一種觀點的表達,比如,當我們問別人“為什么……”時,其實是對他所說的不信服,這就是我們的觀點和態(tài)度,這遠比他直接告訴我們答案(解惑)重要。因為問是一把鑰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入鉆研的體現。當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應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請教他人,但最好不要在得知答案后就滿足,而要共同探討,以求開拓思路。
很多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都說,那些經常在學習中問問題的學生,他們的能力要優(yōu)于那些不愛問問題的學生。平時,他們接受和領悟知識比較慢,但在考試中取得的成績卻非常好。反之,那些平時看起來什么都懂的學生,到了考試的時候就發(fā)愣了,考不出很好的成績。由此可見,學會提問很重要,比直接得知答案重要得多。
年輕人都愛面子,經常不懂裝懂,他們不愛發(fā)問的原因可能是害怕老師或同學笑話他所提的問題太膚淺??墒菍W而不問,不是真正的學習。想要做到大膽發(fā)問,就要學會“厚臉皮”,就算問題再膚淺,只要是能幫我們解釋答案的人,我們都可以問。
哈佛教授莊小威說過:“沒有一個問題是笨問題。”相反,在學術上,有很多重要的發(fā)現都是由幾個淺之又淺的問題問出來的。有些進行高深研究的學者之所以教書,是因為他們能從年輕學生提出的淺問題中找到研究的線索。
孔子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與“不知”,就需要做三個步驟的準備。
(1)是什么(What)
這類問題指向事實。如果是這類問題,我們就很容易清楚自己“知”還是“不知”,因而可免卻混淆。
(2)怎么樣(How)
這類問題屬于方法類問題。問這類問題時,目的是獲知解決問題的方法。
(3)為什么(Why)
這類問的是理論問題。在問這類問題的時候,要盡量加上自己的理解。換言之,要問得尖銳一點。
通過以上三個步驟來發(fā)問,很容易引發(fā)你積極思考??v然一時間沒有找到答案,你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因為在做這三個步驟的準備時,你已經進行了獨立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發(fā)問,當然會有利于訓練你的思維能力和理解力。
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發(fā)問都要力求避免兩種錯誤:第一,不經過自己的思考,盲目發(fā)問;第二,發(fā)問的時候,只滿足于得知答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說只知道“是什么”和“怎么樣”,而不知道“為什么”。因此,在發(fā)問之前,要進行一番獨立的思考,把問題分類,做好發(fā)問前的準備,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才更容易促使你的疑惑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