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聞的開放,大眾傳媒對司法的關注,一樁又一樁十分荒唐而又千真萬確的違法犯罪事實公布于眾,令人們一次又一次地震驚、憤怒。人們對法治的信仰一次又一次被活生生的現(xiàn)實無情而殘酷地擊倒。人們無法明白,商丘市衛(wèi)生局竟敢明目張膽把臭名昭著已遭西安警方追緝的“神騙”胡萬林公然請到衛(wèi)達醫(yī)院坐鎮(zhèn)非法行醫(yī);無法明白在法制健全的中國,廣東普寧市占隴派出所副所長羅國斌等人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濫殺四名無辜農民,并且事后毫不慌張,喪心病狂,無與倫比;人們不明白在綦江彩虹橋的建設中為什么所有的立項、報建、招標、設計、勘察、施工、監(jiān)理等有關建筑法律、法規(guī)無一能得到執(zhí)行,統(tǒng)統(tǒng)被“槍斃”,“六無工程”一路綠燈。橋塌之后,縣委書記、縣長竟然可以下令不準老百姓談論彩虹橋之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這些不是活生生的事實,人們絕不會相信這是發(fā)生在20世紀末的當今社會,只會把它當成安徒生童話、中世紀的愚昧來解讀。法律的公正與尊嚴遭到了無情的嘲弄和蔑視。
人們感到困惑,不斷地向法律工作者發(fā)出世俗而真摯的詰問:“到底是權大還是法大?”“法律到底有沒有用?”面對這些十分通俗而實質又是法治的基本問題的疑問,我們往往無言以對,感到任何解釋在這些殘酷的事實面前都是十分蒼白無力。不費口舌而又不用解釋的解釋是:綦江縣里無法律。這一不無揶揄的解釋雖令人痛苦卻又較為準確、客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社會文化現(xiàn)狀。
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現(xiàn)象已經成為我國法治建設中十分棘手的難解之題,可以說這已經成為法治的全部問題所在。這一問題的最集中的表現(xiàn)就是日益嚴重的司法腐敗。辦人情案關系案、辦假案黑案、枉法裁判、吃拿卡要現(xiàn)象在各級政法機關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一些律師幾乎成了當事人向執(zhí)法人員行賄的中介人。據(jù)《中國經濟時報》1998年9月的一篇報道,湖南省城市調查隊在幾個城市隨機抽樣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表明:69%的人認為公安,50%的人認為法院是當前行業(yè)風氣不正比較嚴重的部門和行業(yè)。面對當前法治建設中法律無效,法律呈紙面化狀態(tài)的現(xiàn)象,一些有良知的法律工作者感到悲觀失望,對中國法治前景抱懷疑態(tài)度。法治的悲觀主義論調在學界乃至社會上有一定市場。筆者以為這實際上是一種急躁情緒,以為法治在一個短時間內就可實現(xiàn),對法治建設的艱巨性認識不足。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法學界就提出了法律約束力軟化的問題,但通過十多年的改革,這一問題并未有根本性的改觀,在某些地方、某些領域甚至更為嚴重和普遍:法律得不到遵守,成了可有可無,呈紙面化狀態(tài),無法發(fā)揮其威懾、制約作用。按法律辦事,遵紀守法被視為呆板、不靈活,沒有開拓精神,沒有改革意識。拉關系,走后門,行賄受賄,對法律的毫不在乎、無所畏懼似乎有發(fā)展成社會習俗的趨勢。例如,假貨、色情場所的泛濫?!暗赖禄隆焙汀胺杉埫婊币殉蔀槲覈F(xiàn)代化進程中面臨的兩大難題。司法公正成為法學界乃至全社會的焦點問題。
由于司法不公正,正義得不到伸張,權利得不到保障,腐敗等違法犯罪行為得不到追究,老百姓往往告狀無門,導致人們對法律極不信任。有了冤屈,在求助對象的選擇上,往往把新聞媒介作為第一候選目標,而不是通過訴訟程序來求得公平和正義。傳媒通過對案件曝光,引起輿論關注,進而引起上層領導的關注,使案件得以順利解決,公平和正義得實現(xiàn),表面上是法治的勝利。實質則恰恰相反,是人治的力量在起決定性的作用。有人說通過媒體、輿論對具體案件的關注,一個個消滅罪惡,實現(xiàn)司法公正。事實上,正義的實現(xiàn)不是通過法律自身設定的程序,而是通過領導干預這樣一種“不合法程序”,這不會促進法制的真正進步,當事人可能不再相信法律制度本身。它的后果是:人們不再求助于法律制度本身,而是想方設法與某些領導維持一定關系,求得平安與穩(wěn)定、乃至特權。同樣違法者也會得出同樣經驗:只要求得某種庇護,就能平安無事、逍遙法外。于是,為了防止曝光,瞞天過海,違法犯罪者變本加厲地行賄,加大對受害人和舉報人的迫害力度。如綦江彩虹橋垮塌之后,原縣長、縣委書記竟然敢下令不準老百姓談論此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對于形式正義的輕視,必然導致實質正義的失落。
民間十分推崇傳媒的監(jiān)督作用,老百姓以近乎迷信的心態(tài)看待輿論的譴責力??墒牵瑥慕陙硪恍┌讣倪M展來看,新聞監(jiān)督似乎也不靈了。眾多傳媒報道的福建莆田游醫(yī)現(xiàn)象、廣西北海劉秋海事件、湖北黃石董陽事件、天津伊勢丹售假案,輿論攻勢不可謂不強,監(jiān)督力度不可謂不大,可是這些案件就是得不到公正處理,不法勢力形成了堅不可摧的堡壘。對于這種人治堡壘,百姓手中最具殺傷力的輿論武器,也只能無可奈何。令人發(fā)指的是,在強大的輿論攻勢下,不法勢力不僅沒有收斂,反而加大了對受害人的打擊、迫害力度。甚而把傳媒一次又一次推上被告席(筆者并不否認這些人有訴訟權利,但這種對訴權的濫用,恰恰說明不法勢力對輿論、對正義、對法律的無所畏懼)。人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原因使這些人如此囂張,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人治的力量何以如此深頑厚錮?法律何以如此軟弱無用?
有人說有幕后黑手,要揪出幕后黑手??墒钦l是黑手呢?是支持不法勢力的上一級領導?縣、市乃至省級領導?可又是什么因素使上一級領導竟敢藐視正義和法律,強奸民意呢?黑手后的黑手又是誰呢?有人說是利益驅動:長期的和短期的、直接的和間接的、經濟的和政治的。當今社會條法森嚴,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各種不法勢力及其幕后支持者利令智昏,置公共輿論不顧,視黨紀國法為兒戲?為什么在與權力、金錢的一次又一次較量中,道德、正義、法律總是敗走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