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意2 戒除昏蒙,苦難的結(jié)束(屯—蒙)(2)

易經(jīng)的精義 作者:丹明子


象曰:求而往,明也。

屯之巽段:看準出動,量力而行。

向前追求,情況才能夠看準。在進退兩難的時候,應(yīng)當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礈蕰r機再行動,雖然困難重重,但會有發(fā)展,萬不可強行。像求婚那樣前往,虔誠有耐心,才吉祥無不利。

在苦難時期,每走一步都要求準求穩(wěn),不可胡亂折騰。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屯之兌段:降低期望,求小進步。

“九五爻”本來是與“六二爻”陰陽相應(yīng)的。但是沒有得到足夠的力量支持,所以不足以解困,以致其孤立無援。因此縱然有能力也難以施展,所以只有保持中正,降低期望,慢中求進,穩(wěn)中求勝,還是會有吉祥的。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屯之離段:最后攻堅,血淚漣漣。

陰爻上升到了極點,已經(jīng)是窮途末路了,以至于陷入進退無路的地步,在這種狀態(tài)下是不可能長久的。所以一定要戒除滿盈,不要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知道后悔。

四、卦解

事物剛剛開創(chuàng),還沒有任何眉目,規(guī)章制度也尚未建立,正處在混亂不安的時候。但這也正是有識之士建功立業(yè)的好時候。在這種時候,是充滿危機的,也必定會左右搖擺,很難確定方向,所以必須堅守正道,認清形勢,再做行動。否則會一失足成千古恨。在進退兩難時,要知道取舍,明辨果斷,積極進取,才能使情況明朗。當孤立無援時,要退守自保,等待時機,再求發(fā)展。只要不達到滿盈的狀態(tài),知道適可而止,還是不會有所傷害的。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啟迪的真理

一、卦名

蒙:坎之艮態(tài),斗爭的停止狀態(tài),無法抗爭。蒙為蒙昧、愚昧。

蒙昧本身是亨通的,只是迷蒙著不見路。啟蒙的總原則,不是老師帶著問題去強求蒙昧的學童,而是蒙昧的學童帶著問題找老師。初次提問,給予解答,再三提出同一個問題,按同一方法解答則瀆犯了育人之理,老師既知瀆犯則不要再用這種方法解答,應(yīng)改換方法。利于堅持不懈地教育,直至對方蒙昧解除。

錯誤的方法重復了百次也只能得到錯誤的結(jié)果。好事不過三,同一方法使用三次都無效,則應(yīng)及時改換新方法,直至獲得正確的結(jié)果。

二、卦辭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噬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yīng)也。初噬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我們單從“蒙”的字面解釋,就是蒙昧者得到教育,受到啟蒙,使其不再蒙昧,從而得以亨通。這里主要有兩個含義:一是蒙昧,二是啟蒙。

從其內(nèi)涵來理解,就不這么直白了。它是在講教育本身是我們的需求和本能,是主觀上的索取,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沒有人強迫我們,我們從降生開始就在自覺地接受著來自各個方面的教育,而這種求知的欲望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需求,是全社會的需求。就算有的人在學習時好像不太愿意和自覺,但是在其內(nèi)心深處還是希望能多學一些知識的,而這一點是不能否定的。

由此可見,教育是一項嚴肅而神圣的事情,是不可以褻瀆的。所以古人要再三申請,甚至是沐浴更衣。就像我們祈愿求簽一樣,總是再三祈禱,直到得到一個好的結(jié)果。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只有誠心誠意,守正根本,才能獲得真正有用的啟蒙,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從而戒除蒙昧,得到亨通,享受幸福。

三、爻辭

初六:發(fā)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蒙之震段:用硬攻蒙,使痛改前非。

啟蒙的開始要像用刑法懲處罪惡一樣,雖然殘酷,但是有利。不過用刑法的目的只在于驚醒,不可一味地濫用酷刑,那樣不但無用,還會造成逆反,引起反抗,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啟蒙的最初階段是可以適當?shù)厥褂眯谭ǖ模谑褂脮r一定要明確法則,才可達到功效。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