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路線之爭(2)

中國高層經濟智囊 作者:杜博奇


表面看來,物價飛漲的原因在于“價格雙軌制”--體制內外實行兩種價格,市場價格往往高于內部價格。從而催生大批倒爺,把體制內的產品倒騰到市場上出售,賺取差價。1985年,在倒爺?shù)恼垓v下,經濟秩序混亂。長春的君子蘭被炒到60萬一株,海南走私倒賣汽車上萬輛之多,福建農村還出現(xiàn)震驚一時的假藥案。

穩(wěn)定市場秩序,并不在于抓幾個倒爺,也不是廢除“價格雙軌制”那么簡單。關鍵的問題是,作為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產物,“價格雙軌制”本身意味著對計劃經濟的摒棄,如若對之進行調控,是否會因政府過度干預而有違市場經濟的初衷,倒退回計劃經濟?這令吳敬璉等人苦思冥想,莫衷一是。此時,那些市場經濟的反對者也趁機發(fā)難,形勢異常嚴峻。

毋庸置疑,改革是一個無數(shù)次優(yōu)化選擇的過程。如果說“商品經濟”提法的確定是岔道口前的一次折中選擇,那么關于改革路線的爭論還遠未畫上句號,未來吳敬璉等人還將面對一次又一次艱難抉擇,而這一次只是剛剛開始。

吳敬璉主張政府適當調控,以抑制通貨膨脹。吳敬璉認為,調控與否并不是區(qū)分經濟制度的標準。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根本區(qū)別在于,經濟是否按照價值規(guī)律運行,在此前提下所進行的調整都是政府的職責,并不會引起經濟制度的退步。而另一位經濟學家厲以寧則持反對意見,理由是,抑制需求和限制貨幣供應均會損害社會各方利益,可能招致人們對改革的不滿。支持吳敬璉的人與厲以寧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爭論,但雙方各執(zhí)一詞,僵持許久,誰也說服不了誰。

到秋天,論戰(zhàn)還沒有結果,但形勢已不能再拖。9月的一天,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學家和政策官員,連同許多世界知名經濟學者,一起在重慶開往武漢的“巴山”號輪船上舉行會議,為中國經濟把脈下藥。

此次會議的全稱是“宏觀經濟管理國際討論會”,又稱“巴山輪會議”。從保存至今的會議記錄資料來看,與會專家?guī)缀跻恢抡J為中國經濟已經過熱,有必要采取從緊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會后不久,決策層決定實施宏觀調控,為吳、厲的調控之爭畫上句號。在接下來關于改革主線的爭論中,吳敬璉與厲以寧再次相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