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訪談主持人曾問她勇氣來自哪里,她答:“我去采訪討薪8年未果的農(nóng)民,在他坐過的法院臺階上坐著,體會他的無助;我去采訪拆遷中喪子的母親,看著她淚流滿面;我去采訪注射了‘奧美定’的女人,用手觸摸她胸部里的硬塊,知道這個將永遠無法根除……這一切讓你知道你跟這個時代的聯(lián)系。如果你僅僅為追求個人幸福而活著,你將永遠得不到幸福?!?nbsp;
對人的深度關(guān)切以及出眾表達,讓柴靜為人所記。
汶川地震時期,柴靜制作了《楊柳坪七日》,被天涯社區(qū)評為“2008年度最受網(wǎng)友喜歡的記者”。和當(dāng)時若干赤裸裸的血淚報道相比,這個“七日”淡而有味。
2008年5月26日,柴靜跟隨一對在綿陽體育館避難的葉姓夫婦,回到了他們在楊柳坪的家。
家成廢墟。他們正上四年級的兒子,尸骸無存。葉哥指著一個旮旯兒說:“這是兒子上次跟我下跳棋的地方?!钡搅肆粌和?jié),葉哥跟鄰居的孩子下象棋,心神不定,走了幾個子就問:“我是輸了吧?是輸了?”
這是柴靜記錄的憂傷。
村民們從廢墟里找出鐵鍋、臘肉、米、酒,從田里扯來小菜,聚在一起吃,吃飽了一起修路,搭帳篷。晚上的柴火燒得旺,失去至親的一對叔侄相互安慰。柴靜一手舉著白蠟燭,一手抹了把眼淚。
一個喪母的孩子,收留了一只小野貓,說一定會努力讓它活下去。柴靜問:“為什么?”他撫摩著貓,低頭說:“它也是一條命?!?/p>
這是柴靜記錄的人性。
整個節(jié)目流暢自然,仿佛直接從楊柳坪切下一塊,放在了屏幕上。
柴靜說:“我會把解說詞念給同事聽,他們聽不明白馬上改,要用大白話,講清楚哪怕最抽象的東西?!?/p>
彼岸歸來,繼續(xù)點燃燭火。柴靜洗凈鉛華,更加樸素。
我們在小咖啡館聊天。
我們談了一些形而上的東西,從善惡對立說到科學(xué)精神,從無奈喪失說到幸福寬容,也談了她的俗世生活。她讀顧準(zhǔn)、胡適,讀到半夜,激動得不能睡,會發(fā)短信給朋友。她也頻頻談到幾個人:《讀庫》主編張立憲,經(jīng)濟學(xué)者周其仁,“三農(nóng)”問題研究員陳錫文。她談到陳虻時,似斯人猶在。想起她寫的《陳虻不死》,寥寥千字,讓人動容:
“只要我們?nèi)阅茉谝粋€片子中投入我們的淚水、情感和生命,陳虻不死;只要我們在人們都服從于錯誤和謊言的時候仍能站出來說‘這不是真的’,陳虻不死?!?/p>
柴靜在走一條探尋真知的路,人聲鼎沸卻不無孤獨。也許,你會隨她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