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秉章聽說左宗棠沒有就聘于人,便寫信給他,請他出任自己的首席軍事顧問。左宗棠初次謝絕,但駱秉章再次邀聘,左宗棠就接受下來。與此同時,太平軍于1854年初再次襲擊湘北。他們顯然聽說過左宗棠其人,因為他們派了一隊人馬前往左宗棠隱居的山間搜捕他。左宗棠風(fēng)聞敵人到來,攜帶家眷逃往長沙。他于1854年4月5日進入巡撫衙門就任首席軍事顧問之職。
曾國藩在募集新軍時,與湖南省當局發(fā)生了不小的摩擦。全省的土匪令巡撫十分焦慮,他授權(quán)候補官員王珍募集一支志愿軍來防守長沙。王珍與曾國藩立刻發(fā)生了沖突。左宗棠與王珍是很好的朋友,在這場沖突中左宗棠似乎是站在王珍一邊。王珍甚至有可能謀求取代曾國藩成為湘軍的組建者,顯然曾國藩對王珍很不感冒。如果這種情緒牽連到王珍的朋友,也是無足為怪的。
黑爾說,在1854年春天長沙周邊發(fā)生的軍事行動中,王珍打了一場小仗,擊斃了大約30名太平軍,而他上報為一場大捷。"當關(guān)于軍事行動的聯(lián)銜奏報起草之后,曾國藩審閱并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但是在送達朝廷的最后抄正件上,左宗棠做了增刪。在他所做的修訂中,敘述了一場虛假的勝利。這使曾國藩勃然大怒。"[11]
不難理解,在農(nóng)民運動的這一階段,對一個心神不寧的政府而言,最微小的勝利也可以當作大捷,而人們最常見的秉性就是把厭惡的對象所取得的成功縮微,而把偶像的成功夸大。王珍的功績在他的朋友和曾國藩的眼中很有可能大不相同。曾國藩似乎永遠也沒把這件小事忘掉。這就是曾國藩與左宗棠失和的開始,這種狀況在10年后達到頂點。在湘軍攻占南京之后,這兩個杰出的湖湘子弟之間爆發(fā)了激烈的爭端。
從南京溯江而上的太平軍部隊于1854年6月26日攻占武昌。散布各地的會黨已在湖南活動了幾個月,曾國藩和該省當局盡了一切努力進行鎮(zhèn)壓。4月份,曾國藩試圖當一回現(xiàn)場指揮官,但他被太平軍擊敗,非常沮喪,兩次企圖自殺。[12]他認為自己不是部隊指揮官的料子,不能再做現(xiàn)場指揮作戰(zhàn)的嘗試。然而他繼續(xù)擔任湘軍的首腦,到秋天已經(jīng)成功地肅清湖南,開始向武昌進軍。湘軍于1854年10月14日占領(lǐng)這座城市,還有位于江北的漢陽與漢口,標志著清政府在鎮(zhèn)壓一場已經(jīng)持續(xù)了4年之久的農(nóng)民運動中首獲大捷。于是曾國藩向南京進發(fā),北京多年來第一次看到了最明亮的曙光。
但是政府的體制對于猛烈而成功的軍事行動而言是一個過于沉重的包袱。曾國藩是總司令,但他的權(quán)力局限于指揮他這支人數(shù)不多的湘軍,對各省的官員只能說服,而無權(quán)節(jié)制。曾國藩離開武昌以后,花了將近10年時間,才得以進入南京。不過必須指出,他的功勞在于,他從來沒有失去希望,也未曾動搖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