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節(jié):志向的秘密(7)

做你自己 作者:(美)彼得·巴菲特


別弄錯了,這些東西都相當初級。有的孩子喜歡擺弄化學用具,我則喜歡搗鼓鋼琴和錄音機。即使不能有所建樹,我也認為過程非常重要。這不僅適用于音樂這個職業(yè),而且也適用于所有領域中的自我定位。

在錄音機被導入我的人生之前,我不確定自己到底知道多少條道路,可以通向音樂人這個職業(yè)。我曾認為音樂人等同于鋼琴演奏和樂曲創(chuàng)作。但技術元素的出現(xiàn),讓我意識到這個定義過于狹隘了。成為音樂人還意味著我可以從事與演奏和旋律相關的一切事情,首先是磁帶錄音,然后是在錄音室工作。

換句話說,音樂制作不代表單一的技能或喜好,而是多項技能和喜好的綜合體。樂曲創(chuàng)作就是一種喜好,愛好使用電子器材又是另一種喜好。當這些東西結合在一起時,就產(chǎn)生了折射和疊加效果。好像在一個布滿鏡子的大廳中,"音樂人"這個單一概念呈現(xiàn)出了無數(shù)可能的影像效果,也許其中之一正適合我。也許我能找到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創(chuàng)作音樂,而且可以創(chuàng)作我自己的音樂。

如何將這種疊加作用應用到其他領域呢?有一種情況是,我們許多人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會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一種模糊的認知。只有將這種認知和我們的能力性情進行聯(lián)姻,認知才能變成真正的志向。

譬如說,一個人最初的模糊認知是想當醫(yī)生。但她要成為哪類醫(yī)生呢?如果她是那種喜歡獨自與化學器具為伴的人,那么她在研究領域可能比在臨床領域更能獲得快樂,從而更能體現(xiàn)自我價值。同樣,成為一名律師的想法太過寬泛,但如果他又對新聞業(yè)充滿熱情,那么他可以往捍衛(wèi)言論自由的方向進軍。

當然,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況,遠比前面的例子更加復雜。決定我們喜好的不僅僅是兩個因素,而有可能是幾十個因素。有些因素可能活躍于我們的眼前,有些可能藏匿于我們的身后,還有些可能相互矛盾--比如,一方面想追求實現(xiàn)自我的成就感,一方面對金錢有無盡渴望。

但我的觀點是:不管我們的喜好、才能和性情有多錯綜復雜,各種因素總會有一個交匯點。只要我們有耐心、眼界開闊,或許還需要點運氣,那么我們一定會找到那個交匯點。我們真正的志向,會在那個交匯點上靜候我們的光臨。

這并不是說鋼琴和錄音機的結合,讓我一瞬間擁有了自信,并堅定地向前走去。因為即使在開始大學生活后,我仍然在黑暗中摸索。

但思維的運作方式很神奇。我們自以為擁有清晰而理智的思維,但事實并非如此。有時大腦會耍些花招,狡猾地進行迂回。頭腦往往滯后于心靈。對于那些心里感受到的事情,遲緩的大腦需要通過文字和邏輯,才能對其進行解釋和證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