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領導決斷的框架(1)

決斷 作者:(美)沃倫·本尼斯


■正確的決斷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

◆這個過程從領導者認識到決斷的需求開始。

◆這個過程一直延續(xù)到決斷的執(zhí)行和調整。

■領導者必須在3個關鍵領域中做出決斷

◆人的決斷是最艱難的,也是最關鍵的。

◆另外兩個關鍵領域是戰(zhàn)略和危機。

■正確的決斷要求領導者具備自知之明

◆這不是一場獨角戲;支持團隊必不可少。

◆吸引其他人參與是成功之道。

有一天,我們的朋友韋恩·唐寧(Wayne Downing)跟我們提到了fingerspitzengef hl這個詞。唐寧是一位已經退休的四星上將,曾經擔任美軍特種作戰(zhàn)部司令。“你必須要對情況有感覺……知道什么時候該采取行動,知道該做些什么。你需要fingerspitzengef hl?!彼嬖V我們。

fingerspitzengef hl是一個德語詞,通常翻譯成“可靠的直覺”。更嚴格地說,它指的是“指尖上的感覺”。唐寧對我們說,你可以從經驗中得到這種直覺。他說得很對,經驗對發(fā)展決斷能力非常重要。

我們以及其他的領導研究者之所以對決斷探討不多,一個原因就是這個主題很棘手。不費力氣地把它歸入重要卻難以言喻的品質之列,這樣做要輕松得多,因此也更有誘惑力。唐寧沒有這樣做。他的評論體現(xiàn)在他與我們深思熟慮的長談中。但是,這讓我們想起經常聽到有人說,甚至我們自己也認為,決斷基本上說的就是直覺,是難以描述的感覺。你知道在內心深處有什么東西,或者,你“眼前一亮”,靈光乍現(xiàn),突然領悟。

對非理性“思維”的這些描述的確讓我們感到很真實;在某種意義上,它們甚至有可能就是真實的。正如杰夫·伊梅爾特所說,的確有那種“突然之間,我做出了決斷”的時刻。但即便那是真實的,對于其他的思想和行為構成的復雜網絡來說,這種描述也顯得太簡略了。這就像是說杜克大學能在籃球場上打敗密歇根大學,是因為得了更多的分。這么說當然沒錯,但這對我們弄明白杜克大學怎么能得到高分毫無幫助。球隊的戰(zhàn)術、執(zhí)行、機會的把握、訓練,甚至是球員的招募,決定比賽勝負的因素還有很多呢。

而正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影響正確決斷的因素同樣還有很多。正確的決斷不是一個接一個的驚喜瞬間。在現(xiàn)實世界里,正確的決斷(至少是有關重大問題的)通常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量子論、脊髓灰質炎疫苗、立體畫派、雙螺旋、iPod——所有這些商業(yè)、科學、設計和藝術上的重大突破,都是在經過了多年反復的嘗試、檢驗、糾正和改進之后才發(fā)生的。靈光乍現(xiàn)也是這樣,但它往往是罕見的。正如猶太法典所說,可以期待奇跡,但不能指望奇跡。

我們有兩個目標:一是幫助領導者在提高自身決斷能力的同時,也積極、有效地培養(yǎng)他人的決斷能力;二是促使大家就決斷這一主題展開更熱烈的探討。我們需要決斷能力更為優(yōu)秀的領導者。用下面所使用的術語來說,我們已經“察覺和確定”了關注決斷的需求?,F(xiàn)在,我們就來“構想和定義”這個問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