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的這一部分,“邪惡的繼母一家”大踏步進入了瓦薩莉莎的世界,開始使她的生活變得凄苦不堪。這一階段的任務(wù)是:進一步學(xué)會放棄那個太具有保護性的母親形象;意識到對別人再好、再甜蜜、再友善,都無法讓生活得到改善(瓦薩莉莎成了繼母和繼姐姐們的奴隸,但這并沒有改善她的境況);直接體驗自己的陰影特質(zhì),尤其是自我排他的、妒忌的、盤剝別人的一面(繼母和繼姐姐們的形象);清楚地認(rèn)識到它們;跟自己最糟糕的一面建立起最好的關(guān)系,讓“別人教育出來的自己”跟“真正的自己”之間的關(guān)系進一步緊張化;進一步推動“讓舊的自己死亡,讓新的仰仗直覺的自己誕生”這一過程。
故事中的繼母和繼姐姐們代表的是,精神世界中未得到發(fā)展的、殘忍冷酷的那些元素。她們是陰影的元素,是自我所不認(rèn)同、不接納的精神內(nèi)容。對于女性而言,精神的陰影可能是非常積極的,因為女性的天賦經(jīng)常會被埋沒在陰影之中等待發(fā)掘,但也有可能是消極的,而這消極的陰影內(nèi)容同樣可以為我們所用。當(dāng)我們最終認(rèn)清它的本質(zhì)和來源時,我們就會因為這智慧而變得更強大。
在啟蒙過程的這一階段,女性往往會因為自身精神中各種瑣碎的困擾,而輕易順從任何人提出的任何要求。這就為我們提出了一個矛盾的命題:要做真實的自己,我們就有可能被他人所疏遠(yuǎn);而要順從他人的話,我們就會疏遠(yuǎn)真實的自己。盡管這矛盾讓我們痛苦,使我們必須忍受,但是我們很容易就能看清哪一個才是正確的選擇。
瓦薩莉莎得不到自由,因為后來組建的家庭無法理解和欣賞她。在繼母和繼姐姐們看來,她是多余的。她們恨她,辱罵她,把她當(dāng)作不可信任的陌生人來對待。在傳說故事里,“陌生人”或是“被放逐的人”通常都是那些跟本能智慧聯(lián)結(jié)最深的人。
繼母和繼姐姐們的形象,可以理解為外界文化在女性精神世界里投下的影像。精神世界中的“家庭”與真正的“靈魂家庭”是不一樣的,因為前者是屬于超我的,是社會對女性的期待在她們精神中留下的烙印。這些文化及社會層面上的——超我層面上的——內(nèi)容和意象,與來自靈魂—本我精神世界的內(nèi)容和意象并不一致,前者感覺就像是“從外面來的”,并沒有某個天生的來源。文化/超我層面上的影響,可以是非常積極的,也可以是非常具有損害性的。
瓦薩莉莎的繼母和繼姐姐們可以說是精神中的一團毒瘤,阻斷了生命力的流通。她們從入場時起就在不停地喧囂:“你做不到。你不夠好。你不夠勇敢。你太愚蠢,太無聊,太空虛。你沒有時間。你只能做最簡單的事情。你只能被允許做這么一點點,不能做太多。趁早放棄吧?!币驗橥咚_莉莎還沒有完全意識到她自己的力量,所以她允許這團毒瘤繼續(xù)在她的生命線上滋長。她若想重新尋回被阻斷的生命力,就必須發(fā)生某些不一樣的事情。
我們可以在故事里看出,瓦薩莉莎對于她周圍所發(fā)生的一切,并不具有敏銳的直覺,而她精神中的父親對這充滿敵意的環(huán)境也毫無察覺;他同樣是一個“太過善良”的形象,同樣缺乏直覺的解放。有意思的是,在現(xiàn)實世界中,如果父親太過天真,女兒的覺醒和啟蒙過程通常也需要花上更長的時間。
我們自己心中和周圍生活中的“繼母和繼姐姐”們也會告訴我們,我們其實什么都不是,并且她們要求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缺點上,而不要只注意到圍繞在我們周圍的這種殘酷——無論它是源自我們的內(nèi)心,還是源自周圍的文化氛圍。要想看清事實真相,既需要足夠的直覺,也需要足夠的力量來承認(rèn)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我們可能會像瓦薩莉莎一樣,在本來應(yīng)該尋求真相的時候,卻選擇對“繼母和繼姐姐”們“好一點”。我們接受的教育可能要求我們寧愿放棄自己的智慧,也要跟別人“相處得來”。然而,在壓迫性的環(huán)境中,我們越是對別人好,就越會遭受更深重的壓迫。盡管我們會擔(dān)心做真實的自己只能導(dǎo)致別人的疏遠(yuǎn),但正是這種擔(dān)心帶來的精神壓力,才能促成靈魂的解放和生活的變化。
所以,繼母和繼姐姐們就密謀把瓦薩莉莎送走。她們密謀的內(nèi)容是:“到森林去吧,瓦薩莉莎,到芭芭雅嘉那里去吧,如果你活下來的話——當(dāng)然你不可能活下來——那我們或許會接受你?!边@是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念頭,因為許多女性都會在啟蒙過程的中途進退不得,她們就好像被卡在輪回中間動彈不得一樣。盡管精神世界中的確存在著天然的獵殺者,他們會自動對我們說:“死吧!”“呸!”“你為什么不放棄?”但是,使獵殺者的聲音放大的,往往還是家庭和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
例如,那些出生在無法接納她們天賦的家庭里的女性,往往會選擇那種極端艱苦漫長的征程,并且她們一而再,再而三地這樣選擇——連她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她們總覺得自己必須要拿下三項博士學(xué)位,或是從珠穆朗瑪峰上倒立著滑下來,或是進行各種危險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的活動,來向她們的家人證明自己的價值?!艾F(xiàn)在你們能接受我了嗎?不能嗎?好吧(嘆氣),看我做這個?!睕]錯,我們的確需要足夠的力量來對付阻礙生命力流通的毒瘤,但是要想讓內(nèi)心深處的啟蒙過程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單憑努力在“繼母和繼姐姐”們面前證明自己的價值,是沒有意義的。事實上,這樣只會拖慢啟蒙的過程。
瓦薩莉莎每天做著繁重的家務(wù),但她毫不抱怨。盡管這種毫無怨言的勞作看起來十分英勇,但事實上,這種行為卻會在“太過善良”和“太過刻薄”這兩種特質(zhì)之間,制造出更多的矛盾。就像“對所有人好一點”和“做真實的自己”之間的矛盾一樣,這矛盾最終會帶來良好的結(jié)果。在這兩者之間不知何去何從的女性正在朝好的方向發(fā)展,但是她必須邁出接下來的步子。
在故事里,繼母和繼姐姐們對精神的生命力是如此壓迫,以至于她們將火種一把熄滅了。而每當(dāng)這樣的時候,女性就會喪失精神層面上的方向感。她可能會感覺到寒冷、孤單,愿意做任何事情來找回火種。這正是她所需要的那種動力,那種能夠讓她在啟蒙路上繼續(xù)走下去、最終尋回心靈力量的動力??梢哉f,瓦薩莉莎必須跟芭芭雅嘉見上一面,因為她需要被好好嚇上一回。而我們也必須離開喧囂的人群,獨自到森林中去,不可能既留下來又選擇離開。
瓦薩莉莎像我們一樣,需要一盞引路的燈,幫助她區(qū)分什么是對她有好處的,什么是糟糕的。她不可能通過“對所有人好一點”來獲得判斷的能力。那些試圖掩藏內(nèi)心深處感覺的女性,其實是在讓自己的心漸漸死去,最終心中的火種會熄滅,而她也將迎來無比痛苦的空虛。
然而,也正是火種的熄滅,才讓瓦薩莉莎終于從屈服之中邁出了第一步,她原本的生活最終宣告死亡,她不得不顫抖著邁進新的生活當(dāng)中,而這新生活是建立在更古老、更睿智的理解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