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深思"智者自知"的教導,覺悟必須通過直接體驗才會生起,研讀法與律當然是正確的,但若只是研讀則仍不足。在我開始修行前,對細微罪并不感興趣,但修行之后,即使突吉羅罪也和波羅夷罪同樣重要。先前看突吉羅罪似乎沒什么,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到晚上就可懺悔罪過而清凈,然后可能再次違犯。
不過,這種懺悔是不清凈的,因為你不會停止,你并未下定決心去改變,沒有防護,未認知實相,也沒有放下,只是一犯再犯。
若心毫無疑惑,違犯當下就解除
就勝義諦而言,事實上無須通過懺悔罪過的例行程序。若了解心是清凈的,毫無疑惑,那些違犯當下就解除了。我們尚未清凈,是因為還有疑惑,還在搖擺不定。我們并非真的清凈,因此無法放下,關(guān)鍵是未看見自己。戒律猶如保護我們免于犯錯的圍墻,因此必須謹慎對應(yīng)。
若你尚未親自了解戒律的真實價值,對你來說,它是困難的。在我到巴蓬寺之前的許多年,便決定放棄金錢,大部分的雨安居期間,我都在思考這件事。最后,我抓起錢包走向當時共住的一位摩訶比丘,將它放在他面前。
"摩訶!請收下這筆錢。從今日起,只要我是比丘,就不會接受或手持金錢,你可以當我的見證人。"
"收起來,朋友!學習過程中你可能會需要它。"他無意收下這筆錢,覺得很尷尬。
"你為何要舍棄這些錢呢?"他問道。
"你不用擔心我,我已下定決心,昨晚就決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