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很注意"當下"兩個字,即我們現(xiàn)在正在思考、正在思維、正在運動的這個念頭。這個念一動就成為過去,這個念還未發(fā)起就是未來。大家細細地想一想,實際上這個"當下"一念只是很狹窄的一條門縫,很微小的一個點。但當你說出一個概念,無論它是大是小都是這一念。你說小到"原子"、"粒子"是一念;你說小到"夸克"還是一念;再說大到"宇宙"也是一念。一念有多長呢?說"恐龍時代"是一念,說"宇宙爆炸之前"是一念,說"一億年以后"還是一念。說"大象"是一念,說"螞蟻"也是一念;說"過去"是一念,說"未來"還是一念。所以,這個念頭我們要仔細觀照一下。
這里我要點明的是,"念頭"和"念頭的內(nèi)容"是兩回事。在我們心里來來去去的,實際上只是念頭的內(nèi)容。
比如,大家約定了今天上午九點鐘到這里聽馮老師說兩句,這是一個念頭;有了這個念頭,早晨起來,心就跑到這里來了。時間一到,是坐車來還是走路來,這個是念頭;到了這里,大家互相打個招呼,這個也是念頭;老師上座了,不要再閑聊了,這還是一個念頭。念頭總是漂浮不定,來來去去的,沒有任何一個念頭可以長住于心田。
如果一個念頭常住于心田而不動,那是不是好事情呢?張三害得我家破人亡,我對他恨之入骨,總想著有一天要報仇雪恨。像這樣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奪妻之恨之類的念頭梗在心里的人,他們的這些念頭往往是機不離位。還有一些人,一輩子想發(fā)財,想出人頭地,十年八年,不管各種念頭來來去去,飄飄浮浮,但這個念頭是生了根的。有些生了根的念頭可能使人成功。比如,一個學生一心想讀大學,而且堅決要考上名牌大學,這個念頭可能支撐著他走過十幾年的苦讀生涯,最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學。有些想發(fā)財、想當官的人,也是有幾十年始終如一的念頭,最后走向成功。換句話說,這個念頭實際上是他的人生目標,是他人生恒定不變的意志。這也算是念頭。這些念頭嚴格來說不壞。但如果是殺人放火、作奸犯科這些惡念常住心田,那就不是好事情了。這其中有些是屬于業(yè)力牽引,根深蒂固的念頭。
念頭往往和人的業(yè)力是不能完全分家的,但大多數(shù)是平常來來去去、漂浮不定的念頭。用唯識學的說法,是剎那生滅的一些念頭,是無關緊要的。最關緊要的念頭,是我們學佛的信心!這個念頭也跟自己的業(yè)力有關。所謂善根深厚的人,自然信心就足。當然,這也沒有什么不得了的,也不是根本的東西,它仍然是念頭的內(nèi)容,只不過它在你身、語、意三業(yè)中滲得比較深。一些念頭,或許是善念或許是惡念,它可以影響你的一生。
上面說的這些都還是念頭的內(nèi)容,不是念頭的本身。它只是附著于念頭上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要把這些東西陶冶凈盡。我們經(jīng)常講有漏無漏,什么是無漏的念?哪怕是生了根的念頭,也有把它丟掉的時候呢。
比如,我恨一個人恨一輩子,可是看到了喜歡的人和事,還是會生歡喜心,仇恨之意就暫時放在了一邊。所以,歡喜和仇恨并不是在你心地中盤踞不動的。那么,我們的心地本身是怎么回事?禪宗講,要見本來面目,就是要見"這個"!"這個"怎么見?它又是什么?是何模樣?要看"這個"的模樣,就要說很多了,一顆圓光涵萬象?。 段饔斡洝防锾粕劧U時說: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
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涵萬象。
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段饔斡洝氛f得像模像樣,翻開佛教的經(jīng)論,中觀是這樣說,唯識、天臺、華嚴還是這么說。當談到一切智時,絕對是這么一回事。但話又說回來,千萬不能把它當作一種知識,當成一種知見。知識變成知見是一種深化,但是,要把知見變成我們直接的覺受,這才是修行的目的。
知見有用得起的時候,也有用不起的時候。有時候你知見明白,卻應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句話:馬列主義的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你的知見是正確的,但你總是用它來批判別人,剖析張三李四,說得頭頭是道。輪到自己表演的時候,自己的三業(yè)一表現(xiàn)出來,你的知見未必護得住你,未必能讓自己達到無漏的境界。為什么呢?知見和修行還沒有融為一體嘛。但是,當知識升華成見地,有了正知正見,它必然會護持自己,使自己的業(yè)識活動沿著正知正見所規(guī)定的道路走。當然,人也有正知正見忘失的時候,也有業(yè)障現(xiàn)前的時候,關鍵的原因是正知正見還沒有凝成一個點,打成一大片,還沒有形成力量。
對于"八正道"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正見、正思維、正念,這三正都是人精神范疇的概念。正見是體系,具有全體性;正思維是部分,是某個層面上的見地;而正念是一點,是最基礎最根本的點。修行要由點到面,由面到全體。
如果我們的正思維和正見有了正念的護持,那就不會有破綻。如果我們時時刻刻都能把自己的念頭護持住,正思維就圓滿了,正見也圓滿了,它就無漏了。所以,培養(yǎng)正念是我們修行的關鍵。有了牢固的正念,你的正思維就牢固;有了牢固的正思維,你的正見也就牢固了。有了這些基本功夫,我們再學習《信心銘》就有下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