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留意”這個東西在佛法里講是“作意”,這個“作意”很關鍵,但“作意”到了后來,還要“不作意”。因為在佛教里,不管是作用于“有”也好,還是作用于“空”也好,都有一個舉念,讓你如何如何,是讓你“作意”。禪宗里講“向上提持”,還是讓你“作意”,到某個時候要把這個“作意”放下。一步一步地走,首先,你要“作意”,當你把這個“作意”玩熟了以后,再把這個“作意”放下,那就是另外一個境界了。所以,我們看到“油然不形而神”,到底是什么?我們要從這句話的背后找到這個感覺。
“萬物畜而不知”,實際上不要說大道,我們自己學了多少東西?有多少底蘊?經常打坐的人,我就要問他,平時我們經常被外部環(huán)境牽著跑,同時自己的內心里還有很多東西也具足存在。平時心被萬物牽扯著,我們不覺得自己心里有什么;當你坐在那里,打坐的時候,把外部環(huán)境的東西一抽空,哎呀!這時我們面對自己肚皮里的東西,一會兒給你冒一個東西,一會兒又給你冒一個東西,讓你手忙腳亂。有時是無聊的、莫名其妙的東西出來,但如果你是有心人,就會發(fā)現有時會有很精彩的東西出來。哎呀!自己肚子里還有這么精彩的東西呀!那時你就會震撼、驚詫了。
的確是這樣,像門捷列夫發(fā)現元素周期律,還不是夢到幾個人在打牌,打牌的時候把元素周期律給破譯了。海明威是在夢里把小說給寫了,他做了個夢覺得很有啟示,就此完成了名著?;浇毯苤匾晧舻膯⑹?,有時把夢當作上帝的啟示。我們也把《周公解夢》當作一種啟示,結果反而過多關注富、貴、吉、兇等問題,沒有必要。關鍵還是少看外部的形象,我們要看自己肚皮里有什么東西?管它是什么吉、兇、福、禍,關鍵是看有什么東西?為什么會有這些東西來,會有這些東西去?我們生活了一輩子,很難得安安靜靜來料理一下自己肚皮里有什么東西。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打坐,使自己安靜下來,讓我們肚皮里的自我內容表現出來給自己看,你才知道自己肚皮里還有這些東西。你剛開始打坐的時候,會有一些身邊的事情牽扯著,但是多坐一會兒,把身邊的這些因緣都料理順了以后,用佛教的話說,就是你“第八識”深層的種子,你生命里原始的東西、積累的東西,就要冒出來了,有些不可思議的東西要冒出來,到時你才覺得自己是個聚寶盆,有無盡寶藏在這里擺著,那你就覺得安逸了。
所以“此之謂本根”,什么叫“本根”?用佛教的話說就是“真如”,也就是“佛性”。道家里講“本根”也好,“道”也好,“道本”也好,都是一回事,當然,在這里就叫“本根”。
前面講“物已死生方圓,莫知其根也”,這里又說“油然不形而神,萬物畜而不知。此之謂本根”,這里又是一個“不知”,“不知”就是本根?!爸?,很可憐,“知”就是你此時此刻面對一個對象,面對一個問題,你知道而已。而“不知”則是泛指一切,“無知”是一個無窮盡的空間、無窮盡的內容,這個恰恰就是我們的“本根”。這個無窮盡的空間、無窮盡的內容是什么?我們不知道就是“無知”。有沒有?肯定有。有什么?既然你不知道,它就是“無”。所以,它就是似有似無,非有非無,你把注意力放在某個角落,那個角落就清晰了,就變成可知了,進一步就變成已知了。那么我們怎樣把這個“本根”尋找回來呢?《道德經》說“致虛極,守靜篤,夫物蕓蕓,復歸其根,歸根曰靜”之類的,都是講求“歸根”,都是教我們怎樣找到這個“本根”,找到以后就“可以觀于天矣”。
大家學《陰符經》都知道“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我們這里有很多位能夠背《陰符經》的朋友。那么這里就可以說“可以觀于天矣”,只有得到“本根”,你才能夠觀于天,你才能成為至人,才能成為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