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說的“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佛教說的“徹法源底”、得“根本智”,這些都是至簡至易的。《易經(jīng)》中的“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一陰一陽之謂道”,佛法說的“緣起性空”,也是至簡至易?。≈挥羞@個根本,才能“原天下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愛因斯坦致力未果的宇宙統(tǒng)一場,到謎底揭穿之時,一定是至簡至易的,不信等著瞧。
所以后面緊接著莊子說:“是故至人無為,大圣不作”。一般人理解這一段時很容易理解錯,圣人“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其實圣人“原”、“達”的結(jié)果就是“自然”兩個字,就是一個“無為”,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如果認(rèn)為圣人什么都搞懂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那反而不是圣人了。所以正因為如此,“至人無為”,什么叫“無為”?“大圣不作”,什么叫“不作”?我們?nèi)顺3!坝兴鶠椤?,為什么會“有所為”?有動機、有目的驅(qū)使,讓我們在社會環(huán)境中有種種作為。但是你把這些事情看透了以后,人生就是這一百年,一百年以前,你拿什么來做?你進了火葬場后,你還有什么可作為的?所以,明白了生死,明白了我們這個有限生命只是大道中的小不點,你就死掉了自己那種狂妄心,不著實際的、自以為是的種種心理。但是明白這個道理以后,并不是完全不作為,要“作為”,就要順應(yīng)自然而為,不“妄作為”,所以“是故至人無為,大圣不作”,不是不為不作,而是不妄為妄作。
為什么呢?是“觀于天地之謂也”!他是觀察了天地的“大美而不言,明法而不議,成理而不說”,所以他觀天理而法天則地,使自己吃了定心丸。明白了這個道理,明白了“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明白了什么是“天之所為”,什么是“人之所為”,明白了其嚴(yán)格的界限,那么我們這個妄為妄作的心就能夠歸于平淡,我們才能夠老老實實順道而行。古代在這方面也談得很多,不管是道家也好,佛家也好,就是批“顛倒見”。大道是正常的,我們?nèi)艘彩钦5模瑢嶋H上問題就出在人有“顛倒見”。
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大家喜歡引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把顛倒的世界再顛倒過來”,這句話純粹是佛教語言。因為自英國控制印度之后,不少西方的學(xué)者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翻譯佛經(jīng),很早就把這些語言翻譯到西方,并且影響了德國的古典哲學(xué),德國的古典哲學(xué)家也有這方面的感覺,所以從費爾巴哈到黑格爾、馬克思等都有這種感覺,認(rèn)為人類的思想是“顛倒見”,于是乎他們就通過辯證法,要把這個顛倒的世界給顛倒過來。所謂顛倒過來,就是不“妄作為”,“妄作為”就是“顛倒見”,不“妄作為”就是“正見”。
這兩段都是在理上談道,對道的方方面面都作了一番介紹,可以說是對《齊物論》說理部分的補充。如果把散布在《莊子》三十三篇中的這類文字集中起來,應(yīng)是一部極好的“道論”。需要留意的是,在莊子這些論說中,一定要把自己融進去,要把自己的精神和生命融進去,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否則,僅作哲學(xué)式的理解,在思辨上折騰,是領(lǐng)會不到道家的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