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可以被看成是學佛人上達的手段,也可被看成是生命凈化、升華乃至超越而達“究竟解脫”的一項大工程。就工程的觀點來看,從藍圖設(shè)計到完工,往往需要若干代的“分段生死”,亦即需要若干“生”的時間才能完成,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或許有人以為,所謂修,不過就是念念佛、打打坐那回事,十分簡單。其實不然,這只是表象。修的內(nèi)涵相當復雜,可說是既精致又廣泛的?,F(xiàn)在試分條說明如下。
第一,在我們修前應(yīng)先弄清“為何修”及“修什么”。這猶之乎建筑工程,要先確定建筑意向和目標,而后才能設(shè)計藍圖,進行施工。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對自己學佛的概念和意向相當模糊,但卻并不十分想弄清楚;很多人說是在修佛,其實是在利用他們所了解佛法中的“因果律”大修福報;也有不少人自以為清楚,其實并未深究[1],他們心中的“佛”其實是自創(chuàng)的偶像。凡此種種,立意修行,豈能不加注意哉!
第二,當修功有進展時,心靈之門會慢慢打開。那時“心眼”或“意識眼”之類的功能會逐漸發(fā)生作用,會因此自然而然地接觸到不少“異類”,并看到或感受到各種異象。因為在這超立體的大宇宙中(包括欲界、色界、無色界),到處都充斥著各種不同的生命,到處都有不同層次的生命在活動著。一旦我們進入了他們的領(lǐng)域,就免不了會與他們有所接觸。處于這種情況,不是“魔來斬魔,佛來斬佛”那樣簡單就可處理。這好比我們潛入了深海,看到了平時看不見的生物,不是我們閉上眼睛不看,它們就不存在了。除了閉上眼睛不理不睬之外,還有別的辦法嗎?有時由于某種因緣還必須與它們打交道呢!那時又當如何?
第三,心靈是一個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東西。當我們以入靜方式逐步深入其中,世俗的“粗質(zhì)思慮”會慢慢減弱。減弱到某一程度時,一種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會從心靈深處爆發(fā)出來。那時我們不但能在“三昧”[2]境中以“念”來創(chuàng)造想要的東西,甚至可以在定中,經(jīng)過一段不算太長的時間,在現(xiàn)世“事成”,俗語不是有“心想事成”這句話嗎?彼時,如果理念不明,一念之差就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來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三昧時空泡泡”。而這個泡泡可以提供某種力量,使擁有者在人世間展現(xiàn)某些異能,并因而產(chǎn)生某種特殊的自我肯定感,進而削弱了他的警覺力。警覺力一旦被削弱,就很有可能長期地在這個自創(chuàng)的泡泡世界里成長、壯大,終至于到了想走也走不出來的景況,豈可不加注意哉!
第四,我們修功愈高,如有問題就愈不容易找到解答。我們有可能自悟其理,也有可能自己幻生答案。那時,如何去辨別何者是正悟,何者是幻生?有時候也有一種可能有慧根的人(不能確定是否真有慧根)定中出現(xiàn)“上師”,上師的智能一定勝過平日的他,上師會指導他,給他解答。我們又怎知這個上師是真上師還是假上師?他的解答是不是聽來是“是”,其實是“非”呢?
第五,在世間的積習、個性和知見,將成為前進的重要分歧因素。如果在修前和修中沒有經(jīng)過一段很長時間的調(diào)理,當獲得較高的定境時,必然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而不自覺地“切入”某些并不理想的時空層次。如果層次“切”錯了,就有可能耽誤幾生或幾十生的修行時間呢!例如說,我們對人對事的是是非非常持非常分明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或性格在“入世”時是好的,但對“出世”而言則未必全然。如果修前或修中未加調(diào)理或軟化,那么,修境上升之際就易切入一個比較嚴肅但卻缺乏生機的時空界。于是,一個生生不息、變化不已、充滿相對性的層次,就與我們無緣了。而這與我們無緣的層次,正好是能量滋生、心華奔放的境界。換言之,正好是“小我”逐漸升華成無私“大我”的養(yǎng)成區(qū),我們卻錯過了它,豈不可惜!
知識方面的影響也是如此。例如有人說,一個“神游”的人,他的“靈魂”與肉體之間有一條“氣帶”聯(lián)系著,其實這是把物理世界的觀點帶到精神世界里去的一種謬論。如果修者接受了這種想法,很有可能在神游時,真的發(fā)現(xiàn)拖了一條氣帶尾巴。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我們又豈可不慎之!
第六,如果我們不是一個個性恬淡的人,我們內(nèi)心充滿了各種被現(xiàn)實壓抑的欲望,在修境提升而到達某一高度時,這些欲望的力量就會釋放出來,并衍化成各種幻象。由于這些幻象具有相當?shù)恼鎸嵏?,我們非??赡芤虼松钚挪灰啥Аτ谶@些問題,如何在事先防范?當機之時,又當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