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個策略在最近一次危機中也發(fā)揮了作用。1995年上半年,墨西哥發(fā)生了經(jīng)濟危機,開始時的情形似乎比亞洲危機還要糟糕。羅伯特·魯賓(Robet Rubin )①及一些公司攜巨資緊急馳援。墨西哥人盡力維持搖搖欲墜的銀行,并將利率提到驚人的高度,然后所有的人都緊張地屏住呼吸。對墨西哥經(jīng)濟來說,這是可怕的一年,但最后一切問題都解決了:資金又開始流入,利率下降,雖然第一年里墨西哥經(jīng)濟下降了6.2%,但之后就迅速得到恢復。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A計劃的實施是很自然的,甚至可以說是必然:這不僅是從經(jīng)濟的角度,而且也是出于政治的考慮,既然兩年前這一類似的策略能夠在墨西哥獲得成功,那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財政部為什么不努力復制他們往日的成功呢?
批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的反應是預料中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人都同意這一點。從一開始反對的聲音就此起彼伏,同時也損害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公眾形象。一些批評者的觀點中至少部分是正確的—但僅僅是其中的一些人,因為批評者彼此之間的分歧比他們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分歧還要大。大致區(qū)分起來,其中一半人持“硬貨幣”觀點,他們認為當亞洲國家保持匯率穩(wěn)定的時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卻鼓勵實行貨幣貶值,因此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引起了危機;另一部分是“軟貨幣論者”,他們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過多地強調了貨幣的穩(wěn)定。這兩種意見其實都不正確。
事實上,其中某些意見毫無疑問是錯誤的?!坝藏泿耪撜摺睂計劃的抨擊—來源于《福布斯》和《華爾街日報》的評論版,以及供給學派中的保守派—等同于認為亞洲國家應當不惜一切代價保衛(wèi)其匯率。然而,在面對大量資本外逃時這樣做就意味著流通中的貨幣急劇減少—這些國家不得不提高利率,且利率遠遠高于這些國家所能承受的水平。而且中央銀行在不能隨意印制鈔票的情況下,要想維持匯率穩(wěn)定,就不能履行最后貸款人的職能,為飽受擠兌之苦的地方銀行提供現(xiàn)金。(阿根廷的貨幣局制度和1比索兌換1美元的政策曾被保守人士大加稱贊,但在1995年的銀行業(yè)崩潰中政府卻束手無策,幸虧世界銀行沒有袖手旁觀。)
如果你向那些“硬貨幣論者”詢問,為什么他們的計劃就會成功,為什么就不會制造出更壞的局面時,你能得到的唯一答案就是“如果泰銖沒有貶值,或者印度尼西亞構建了貨幣局制度,信心就會得到恢復,一切就都會變好”。有可能是這樣—但這完全屬于循環(huán)論證。畢竟如果能立即恢復信心,那任何一個針對亞洲危機制訂的計劃就都會見效。如果真是這樣簡單的話,那為什么不跳過所謂的貨幣局制度,直接告訴人們多笑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