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讓孩子從“得到愛”到學會“付出愛”

21世紀,家庭這樣教育孩子 作者:喬聞鐘


愛,是一種最直接的感受與體驗,也是一種最能直接傳遞的美好情愫。愛的體驗與傳遞沒有年齡要求。然而,一個人是否能夠成為完整的人,與是否懂得“愛”、是否知道“怎么”愛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們真可謂集萬千憐愛于一身。如果家庭不能讓孩子懂得“愛”是需要“雙向”傳遞的情感,那么太多來自社會與家庭的關(guān)愛會讓孩子以為“得到”愛與“接受”愛是天經(jīng)地義之事,久而久之,孩子便自然而然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概念,最后變成不能為社會接納的、只會利己的、自私的人。

20世紀60年代以前出生的那些家長也許都記得,傳統(tǒng)的家教讓那些時代做子女的懂得“禮讓”,家里有好吃的、好穿的東西一定是先讓長輩享用;苦活累活年輕的一代都會自覺自愿地搶著干。那個年代的孩子從“孔融讓梨”的故事中懂得,把利益讓給兄弟姊妹或其他人,是行為高尚的表現(xiàn)。如今,我們看到的卻是:在家里的餐桌上,好吃的、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物首先滿足孩子;即便是家庭并不富裕,孩子需要什么會盡量提供,上一輩的需求能省則??;幾乎所有的體力活都由父母完成,哪怕孩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我的一個朋友是一個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犧牲的人,孩子上高中,身體很好,學習很好,就是什么事情都得讓媽媽做。比如,校門外雖然有水果賣,但是他會打電話讓十幾公里外的媽媽買好專門送過去;學校的飯菜不好吃,他會打電話讓媽媽做他喜歡的飯菜送到學?!@個媽媽把孩子的任何一個要求都當成圣旨樂此不疲,加上工作也忙,常常累得直喘氣,但是孩子似乎從來覺得媽媽是金剛不壞之身,從來不去關(guān)注媽媽的狀況和感受。雖然這些父母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卻并沒有讓孩子得到應(yīng)有的成長。想想,如果一個人到了高中階段還不知道體諒父母的勞累,事無巨細地使喚他們,那么他也將不會愛護、關(guān)心其他的人?!白运健?,就從這樣的細節(jié)中開始養(yǎng)成的。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如今,當家長們把“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給孩子聽時,孩子甚至會不屑一顧地認為:那是因為孔融不喜歡吃梨!

一個朋友向我抱怨:她的姑媽家有兩個男孩子都在她家長大,其中一個在她家一直考上大學才離開。那些日子里,朋友的父母為這兩個孩子的成長傾注了不少心血;朋友也像對親弟弟那樣關(guān)愛兩個表弟,唯恐他們受到絲毫委屈??墒莾蓚€表弟長大相繼離開后一去便杳無音訊,不僅僅從來不給這個表姐聯(lián)系,也從來沒有給朋友的父母(其表弟的舅舅、舅媽)去信去電話問候,更不用說逢年過節(jié)或生日給他們買禮物。如今,表弟的孩子長大了需要幫助了,他們需要朋友照顧自己的孩子,所以二十多年沒有聯(lián)系過的他們又出現(xiàn)了。我聽了后無言以對。

其實,這些現(xiàn)象就是家庭教育中的盲區(qū)所致,是家長一手造成的。

如果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讓他知道,他喜歡吃的東西,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都喜歡吃,并啟發(fā)、教給孩子怎樣禮讓家庭成員,讓孩子學著把好吃的東西分讓給其他的家庭成員,他就不會認為好吃、好用的東西只歸自己一個人享用。

如果家長一開始就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為你所做的一切是因為“愛”,如果你也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應(yīng)該用同樣的方式來表示,那么慢慢長大的孩子,就不會以為“愛”只是放在嘴上說說而已的空話,就不會在父母生病躺在床上需要照顧時,仍然玩自己的游戲;不會在爸爸媽媽忙得喘不過氣地干活時,視而不見地認為那些事情與自己無關(guān)。

如果家長能讓孩子從小懂得“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做人原則,生活中還會有那么多 “受惠”不知“回報”的現(xiàn)象頻頻發(fā)生?

我在兒子能聽懂話的時候,就逐漸讓他知道“愛”是怎樣一回事,怎么做才是“愛”的表現(xiàn)。所以在他三歲多時,就會在我表現(xiàn)出身體不舒服時,以他的理解、用他的方法為我“治病”。比如,把小手絹折疊后覆蓋在我的額頭上(不管什么樣的“病”),不斷地問我需不需要喝水,不斷地小心翼翼問我感覺好一點沒有;晚上睡覺時,聽到我有咳嗽的聲音,會條件反射地為我蓋被子;和小伙伴在外面玩耍時,聽別人說“你媽媽不舒服”,他會飛快地跑回家……

當一個人能夠從人之初就懂得怎樣去愛自己的家人,他才有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結(jié)交范圍的擴大,用實際行動去愛他身邊的人、周圍的人,愛他所在的集體,成為一個有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人。

一個具有愛心、知道怎樣付出自己的愛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