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不要過分依賴學校教育

21世紀,家庭這樣教育孩子 作者:喬聞鐘


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不少家長把對孩子的管理和教育統(tǒng)統(tǒng)交給了學校。過分依賴學校教育最典型、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

1.孩子離家住校的時期越來越早

有的孩子上幼兒園時就被家長全托,一個星期才接回家一次。據(jù)有關(guān)部門的調(diào)查顯示,北京市的幼兒園、托兒所,全日制寄宿的孩子占到總數(shù)的72%,按周寄宿的孩子占21%,僅有7%的孩子是每天由家長來回接送。而且,寄宿孩子的年齡還在逐年下降。這是一組多么令人憂心的數(shù)據(jù)。

孩子從呱呱降臨人世的那一刻,是從父母的“愛”中去感知和認識世界。這種“愛”的最初的直接表示,是來自父母的肌膚之親,比如摟抱、親吻、撫摸等等。研究表明,一直享有肌膚之愛的孩子,無論是智慧的開啟,還是性格的發(fā)展,都比沒有得到這種愛的孩子來得早,來得好!關(guān)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到了驗證??墒?,那些早早地被送進托兒所、幼兒園的孩子,卻過早地接受了統(tǒng)一的管理與教化,這些親情的傳遞與感受都被剝奪了。

嬰幼兒最需要得到的,是細微的呵護并從中獲得安全感。那些整天批量管著孩子的阿姨,不可能專注地看著你的孩子,對不知表達的孩子的一些細微的需求表示,無法全都照顧到。在這樣被忽視的環(huán)境中一天天長大的孩子,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或許就是漠視。他們過早地離開溫暖的家,對父母的感情也會比較淡漠,而且將來可能也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愛自己的孩子。

在我工作的單位,不少原來就近上學的孩子性格開朗活潑,愛說愛笑,陽光燦爛,與父母親密無間,可是當他們在小學期間就被送進所謂的名校住校后,時間不長,父母就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內(nèi)向,不愿意與父母交流,而且早早地進入了“逆反期”。

家庭的良好影響,是任何學校教育與名師教育無可替代的。知識分為“顯性知識”與“隱形知識”。在學校接受到的教育是“顯性”的,可以供所有的人去學習與共享。而“隱形知識”則源于個體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每一個家庭中的父母都是獨特的,他們對世界的感知和理解,以及思考方式,只有自己最親近的人才能體會、模仿與復(fù)制。一些父母有著非常優(yōu)秀的知識結(jié)構(gòu)與才能,也是因為他們有著個人的、不能被人共享的、良好的心智模式??伤麄儏s沒有意識到這種“隱形知識”被孩子體會、模仿與復(fù)制的重要性,更沒有意識到這會是他們的孩子構(gòu)成只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法寶。這是任何一所學校都無法給予的。

2.學校教育的地位被不切實際的夸大

很多父母往往對老師的要求言聽計從,對老師關(guān)于孩子的情況反饋高度認可。實際上,學校的老師是公共資源,并不屬某個孩子專有。老師每天同時面對數(shù)十個孩子,孩子之間的摩擦、師生之間的矛盾等時有發(fā)生。老師不可能對每一個孩子了解得細致入微,因此,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不少家長出于維護老師的威信,或者對老師高度信任,總覺得只要是老師說的都是對的,因此對老師的投訴篤信不疑。一旦聽說孩子犯了錯,就不加調(diào)查地批評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墒?,如果孩子真是被誤解,家長連解釋的機會沒有給孩子,也沒有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的話,久而久之,孩子既不信任老師,也不信任家長。受了委屈無處申說的孩子,變得封閉、抑郁,還可能與老師和家長產(chǎn)生對立情緒。

我和先生在兒子五歲多一點時先后去了美國,從那時起兒子居住在親戚家。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的幾年間,兒子每次的語文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常常得滿分,他也會把自己得滿分的作文寄給我。實事求是地說,孩子的語言駕馭能力是不錯的。五年級時,我們回國了,他也回到了我們身邊。換了學校后的第一次語文期末考試,他的基礎(chǔ)部分是滿分,可是四十分的作文被扣掉了十三分。卷子拿回來讓家長簽字時,我感覺孩子很沮喪,便仔細閱讀了他的作文,發(fā)現(xiàn)他的寫作沒有什么失誤,結(jié)構(gòu)合理,中心突出,沒有語病,是一篇比較好的作文。于是,我并沒有以卷面的評分否定他的寫作,而是一起逐段分析了這篇作文的結(jié)構(gòu)與中心思想后告訴他,雖然被扣了這么多分,但并不等于這篇文章寫得不好,不同的老師對同一篇作文理解、評價的角度不一樣,給出的分數(shù)就不一樣,所以不必在意這次分數(shù)的多少。后來在初中、高中階段,他都碰到過這樣的情況,但因為有了上次的經(jīng)歷,我和他分析、討論后,讓他既看到了自己在寫作方面還有需要注意和提高的地方,也讓他對自己的語文學習有比較正確的認識。所以,孩子雖然有過幾次語文大考中作文被大幅度扣分的經(jīng)歷,卻并沒有因此影響到他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老師也是常人,家長切忌盲目地、全方位依賴學校老師的評判,平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自己的孩子,在加強與老師溝通的同時,也要注意與孩子溝通,努力去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到對自己的孩子心中有數(shù)。尤其是,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善言辭,或不敢說話,則更要悉心關(guān)注,鼓勵他在受到委屈時勇敢地為自己分辯,為自己解釋。當家長被告知孩子在學校犯了錯時,首先要客觀地了解事情經(jīng)過,并對孩子行為做出客觀的判斷與評價。即使這種判斷和評價與老師的不相吻合,也要實事求是地對孩子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要注意維護老師的威信,還要疏導(dǎo)好孩子的情緒。

如果老師反映的情況是準確的,家長更要對孩子進行批評和耐心勸服,讓孩子真正從心里明白自己的錯誤或不足所在,真心認識到老師的批評是正確的,認識到批評也是愛護的一種表達方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