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認為孩子的教育應該由學校全面負責,只要孩子身上出現了問題,或惹了麻煩,就會責怪學校沒有盡到責任。
我的好幾個朋友的孩子原本性格活潑開朗,學習優(yōu)秀,深得老師與同學的喜歡??墒?,有一天家長突然覺得孩子如果去名氣更大的學校,學習可能會更加優(yōu)異,于是相繼將孩子轉學到離家較遠的、家長心目中的好學校。未料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無一例外地變得內向執(zhí)拗,不愿意與父母交流,家長就把這些變化歸結為老師的方式方法不當;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有問題。
當自己的孩子因與別人發(fā)生糾紛或打架,受到傷害,無論發(fā)生在校內還是校外,家長通常都會理直氣壯地找學校,認為是學校沒有把孩子管教好。而相關部門對事件的處理,也是針對校長、教師,甚至上一級教育管理機構的負責人。同樣,哪怕孩子因為失戀而輕生,或私自下水游泳喪生,家長要找的責任方仍然是學校,似乎完全忘記了自己是未成年孩子的法定監(jiān)護人,不知道監(jiān)護人應該負起什么樣的責任。
孩子是否順利開心,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尤其是由以前的開朗變得內向;由與父母無話不說到不愿意與父母交流,一定有深層次的原因,家長一定要花時間用心去了解,不能簡單地將變化的原因歸納給學校,這樣不利于發(fā)現真正的問題根源。
一個人成長需要得到的教育,首先來自家庭,然后才是學校與社會。因此,在孩子身上發(fā)現了問題,做家長的首先應反省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與學校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職責。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彌補,家長與老師和諧共處,才能構成孩子優(yōu)良的成長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