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成長速度是怎樣的
這個時期寶寶的體重增加不如以前,相應地來說,生長速度也不如以前快,出現了平緩增長的趨勢。
此時的寶寶,身體長胖,寶寶的小臉蛋圓嘟嘟的像個蘋果;小胳膊、小腿柔滑白嫩,好似鮮藕。那稚氣十足、胖乎乎的模樣可愛極了。
同時,寶寶的智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超級媽咪留言
寶寶4個月前,我一直都堅持母乳喂養(yǎng),因為母乳的營養(yǎng)最適合寶寶吸收,還含有很多抗體,能增強寶寶免疫力。
現在寶寶9個月大了,前幾天去醫(yī)院做了檢查,身體的各項指標都很正常,寶寶發(fā)育得非常好。
寶寶是否開始學著說話了
這時候的寶寶,語音越來越豐富,還試圖通過吹氣、咿咿呀呀、尖叫、笑等方式來“說話”。爸爸媽媽說話時,寶寶的眼睛會盯著看,并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發(fā)出“喀、喀”的聲音,這時寶寶的唾液腺正在發(fā)育,所以常流口水。寶寶還會練習使用他的小舌頭,將它伸出嘴唇外發(fā)出“呸呸”的爆破音,而且發(fā)音越來越熟練。這是因為寶寶發(fā)現人們在交流時,使用不同的聲音,所以寶寶希望用他的這種聲音和方式,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多抱抱他,多和他親熱親熱。
怎樣做模仿發(fā)音訓練
模仿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對于第5個月寶寶的語言能力訓練來說更是如此。語言能力訓練的第一步是模仿發(fā)音。
做模仿發(fā)音訓練時,爸爸媽媽要用愉快的口氣與表情發(fā)出“mɑ-mɑ”、“bɑ-bɑ”等重復的音節(jié),還要和寶寶保持面對面的訓練,讓寶寶注視爸爸或媽媽的口形,同時每發(fā)一個重復音節(jié),就應該停頓一下,給寶寶一個反應和模仿的時間。對寶寶的模仿發(fā)音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急于求成。
呼名訓練有什么作用
在進行語言能力訓練前,首先要讓寶寶聽懂爸爸媽媽叫他的名字。有關胎教的實驗研究表明,一組在媽媽妊娠的第7個月時,就為寶寶取好一個正式的名字,而且每次都用同一個名字呼喚腹中的寶寶,那么,這組寶寶在孕期只要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呼名訓練,在出生3個月后,就會在聽到爸爸媽媽喊自己的名字時而有回頭的反應。而另一組由于沒有經過呼名訓練,或者所叫的名字不固定,大多數寶寶在5~7個月聽到爸爸媽媽喊自己的名字時才會有回頭的反應。
呼名訓練對寶寶的語言能力訓練大有好處,不僅可以使寶寶注意力集中,而且使寶寶對爸爸媽媽的發(fā)音有了記憶。
做呼名訓練時應注意什么
要注意的是在叫寶寶的名字時,爸爸媽媽要注意對寶寶的稱呼的一貫性。如果父母一會兒叫“寶寶”,一會兒叫寶寶名字,或者爸爸叫“寶寶”,媽媽叫寶寶名字,會讓寶寶不確定哪個是自己的名字,而出現寶寶被叫時,不能及時做出反應的情況。
寶寶的視線有何新變化
當寶寶面前滾動著一個皮球時,4~5個月的寶寶就會緊盯著皮球,皮球滾到哪兒,寶寶的視線就追逐到哪兒。如果寶寶頭頂懸吊著一只氣球,寶寶的眼睛又會隨著氣球的飄浮而左右轉動。更好玩的是,在寶寶面前放一面鏡子,寶寶看到鏡子中的自己,誤認為是個“小伙伴”,就伸著小手去摸,臉上浮現出歡樂的表情,對這個“小伙伴”親昵備至。
寶寶的這種友愛的反應,實際上就是寶寶對他人、對周圍環(huán)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體現,這些正是社會性內容的一部分。多讓寶寶照鏡子,對培養(yǎng)寶寶社會的親和性、豐富寶寶的視覺體驗都很有好處。
怎樣做視覺感知訓練
對寶寶的視覺感知訓練隨時隨地都可進行,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經常把寶寶所看到的物體,盡量用語言來強調指出,以便使寶寶把能夠聽到的、看到的與感覺到、認識到的東西聯系起來。
比如寶寶喜歡看燈,媽媽或爸爸就可把臺燈擰亮又擰滅,逗引寶寶的視線落在臺燈上,然后告訴寶寶說這叫“燈”。說“燈”字時口型要明顯,發(fā)音要準確、清晰,使寶寶把聲音和發(fā)亮的物件聯系起來,以后媽媽或爸爸再說到燈時,寶寶就會自己抬頭看燈了。
怎樣做聽覺感知訓練
在對寶寶進行聽覺感知訓練時,聲音要由弱到強,距離要由近到遠,循序漸進地鍛煉寶寶的感知聽覺能力。
訓練時,爸爸媽媽可以先拿一些可以發(fā)出響聲的玩具,弄出響聲讓寶寶注意傾聽。等寶寶有了反應之后,媽媽或爸爸從寶寶身邊走到另一個房間或躲在寶寶臥室的窗簾后面,叫著寶寶的名字讓寶寶尋找。如果寶寶找不到,媽媽或爸爸可以露出頭來吸引寶寶,直到寶寶注意為止。
寶寶對音樂的注意力如何
爸爸媽媽發(fā)現,當寶寶啼哭的時候,如果放一段音樂,寶寶會很快停止啼哭,扭頭尋找放出音樂的地方,并集中注意力傾聽。聽到柔和動聽的曲子時,寶寶會發(fā)出咯咯的笑聲,而且小嘴里也咿咿呀呀地應和著,拍打著小手,顯示出愉快、滿意的表情。如果聽到刺耳嘈雜的聲音,寶寶就會表現出驚恐的樣子啼哭起來。
有時,爸爸媽媽叫寶寶的名字,寶寶會很快轉過頭來,眼睛熱切地望著爸爸媽媽,似乎在答應。對于能發(fā)出聲音的玩具,寶寶更是喜愛,拍一拍,抓一抓,反復把玩,似乎想搞清楚玩具是怎么發(fā)出聲音的。
進行音樂記憶力訓練的方法有哪些
第5個月的寶寶,對音樂已經具有初步的記憶力,不僅能夠表現出明顯的情緒,而且對音樂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可以配合著音樂的節(jié)拍擺動四肢。
這個月的寶寶特別喜歡節(jié)奏分明的兒歌,雖然寶寶并不懂兒歌的意思,卻喜歡兒歌里那種歡快的節(jié)奏和有韻律的聲音。
在音樂記憶力訓練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寶寶反復聽一首兒歌。如果有條件的話,父母可以試試這個方法:用畫有相應形象的彩色圖片或實物與兒歌配合,比如給寶寶放《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并讓寶寶看這些圖片,爸爸媽媽做相應的解說。
這樣就可以做到聲、物、情融為一體,極大地調動寶寶的興趣和愉快的情緒,使記憶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強化。
此外,還應給寶寶聽一些模仿動物的叫聲或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以豐富寶寶的音樂范圍。
寶寶的記憶力如何
寶寶只要一看到爸爸媽媽或者奶瓶,就眉開眼笑,手腳快活地舞動;如果寶寶看到陌生人或者曾經經歷過的驚嚇情景,就會因害怕而啼哭。這一切說明,寶寶已經有了自己的記憶。
寶寶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爸爸媽媽和奶瓶在寶寶眼前出現的頻率最高,而且也給寶寶帶來了歡樂和滿足,所以寶寶記憶深刻,一看見就高興;而對陌生人,寶寶因沒有記憶而害怕;對于曾使自己受到驚嚇的情景,寶寶因頭腦中已經存儲了曾經受到驚嚇的記憶,所以才啼哭。
此時寶寶的記憶還明顯帶著情感色彩,凡是親切的面孔、色彩鮮艷或活動的事物,都能引起寶寶強烈的情緒,而容易記住并保持下來;對于引起強烈的消極情緒的事物,如害怕、委屈、痛苦等,也容易被寶寶記?。欢鴮τ谄降?、枯燥的事物寶寶則往往不容易記住。
教寶寶認識外界事物要注意什么
外面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要幫助寶寶認識周圍的事物,就需要傾注更多的時間和愛。過去的幾個月,爸爸媽媽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基本上是隨機的,看到什么就說什么或者干什么就說什么,只是要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而在寶寶到了第5個月的時候,就要有計劃地教寶寶認識周圍的日常事物了。
怎樣做識物訓練
一般來講,寶寶最先學會指認的是在眼前變化的東西,如能發(fā)光的燈、音調高的電視機或會動的機動玩具等。寶寶語言能力的發(fā)育規(guī)律是先聽懂之后才能會說,所以指認物名是第5個月寶寶的訓練重點。進行這種聽到聲音并與相應物品相聯系的指認物名訓練時,一定要有極大的耐心。訓練時要讓寶寶一件一件地認,一點一點地學,一次不要同時認好幾件東西。只有經過逐件物品的反復溫習,才能使寶寶記得牢,認得準。
在教寶寶認識周圍的日常事物時,應該給寶寶準備一些色彩鮮艷、圖幅較大的卡通畫報,一邊給寶寶看,一邊講畫報上的卡通形象,如一只貓、一個香蕉等。經過多次練習后,寶寶對小狗、小貓、香蕉、燈、花、雞等名字有了記憶,再教寶寶聽到物名后用手指出來。經過寶寶的眼看、手摸、腦記,促進寶寶眼、手、腦的協(xié)調發(fā)展。
怎樣做尋找玩具訓練
第5個月的寶寶對周圍環(huán)境的好奇心已越來越大,而且眼手協(xié)調能力也越來越強,這時就可以進行認知能力的訓練。
由于寶寶能準確抓到看得見的東西,尤其對新奇的東西更喜歡,爸爸媽媽就要抓住機會進行尋找玩具的訓練。
訓練時,媽媽或爸爸可將色彩鮮艷而帶響的玩具,從寶寶的眼前扔到一邊,寶寶聽到玩具發(fā)出的聲音,并看到媽媽把他喜歡的玩具扔了,就會隨聲追尋。當寶寶追尋到玩具后,媽媽就要表現出驚喜的樣子說“寶寶真棒”,并把玩具撿回來還給寶寶。
寶寶得到媽媽的表揚后,會更加積極地尋找玩具,準確度也會越來越高。經過多次訓練之后,媽媽再用不會發(fā)出聲響的絨毛玩具扔到更遠的地方,鍛煉寶寶的追尋能力。也可以把一只小鈴鐺先在寶寶身體一側搖響,然后當著寶寶的面把鈴鐺藏起來,但要露出一部分,讓寶寶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