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孩子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12)

卡爾-威特的教育智慧 作者:(德)卡爾·威特


這一次,卡爾并沒有像往常那樣反復追問,而是追上流浪漢,主動問:“先生,您為什么要流浪?您需要什么幫助嗎?”

“我需要一個面包……”流浪漢哈哈大笑起來,他或許從來也沒有想到過一個只有5歲的孩子能夠幫助他什么。流浪漢怎么能相信這么小的個小孩能幫到他呢?流浪漢搖了搖頭,只是苦澀地笑了笑,繼續(xù)向前走去。

“先生,請您等一等。”兒子的話音未完,便向家的方向飛奔而去。

流浪漢停下來跟我打招呼:“先生,這是您的孩子嗎?”

“是的,是我的兒子。”

“多可愛的孩子啊,他真幸運……”

站在路邊,我和流浪漢攀談起來,他告訴我他家鄉(xiāng)的情況,給我講他的流浪生活以及他對命運的感嘆。不多久,卡爾拿著幾片面包,氣喘吁吁地跑了回來。他看了看我,我微微點頭表示贊許。“叔叔,請你收下這些面包吧!這是我和我的家人送給您的?!笨柊衙姘f到了流浪漢的手中,他的神態(tài)和動作似乎都在說,他非常樂意這樣做。

卡爾的善良讓這個流浪者感動萬分,他對我說:“你的孩子讓我看到了人間的美好和溫暖?!蔽蚁霙]有什么比讓一個人重新有了希望更感人的事了。

卡爾也讓我感動了。

事后我問卡爾,你當時怎么會有給流浪漢送面包的想法?!拔蚁肽愫蛬寢尪紩澇晌业淖龇??!?/p>

我已說過,同情心幾乎是人類的天性。但是,還是有那么多的人喪失了這一天性,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家庭的不幸和對孩子不當?shù)慕逃?。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那么對他從小就要進行培養(yǎng)。我對卡爾的培養(yǎng)就來自于這些親身經歷的事實當中,讓他親自去體驗愛心和善良。

我從不因為他年紀尚小就忽略這些教育。要具有關愛他人的能力首先就必須能照顧自己。所以,在卡爾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故意鍛煉他的獨立能力,并幫助他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他明白,幫助他人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重要的是能讓自己獲得快樂。這些親身體驗到的教育,勝過那些枯燥無味的理論教條。

我時常告誡卡爾:一個人最大的幸福莫過于成為一個高尚的人。所以,卡爾總按照這些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他很小就知道,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遠比那些僅僅學識淵博的人更使人尊敬。

卡爾箴言

因為同情心是人類道德發(fā)展的基礎,嬰兒時期的性格可塑性很大,要從培養(yǎng)孩子同情心的高度來進行教育。無論是對待親人、朋友還是陌生人,即使是動物和植物,也要讓孩子明白它們也是有生命的。對待大自然所有的生命都應該像對待人類一樣,懷抱著愛心,都應該懷著一顆惻隱之心。同情心是一個人良好的品質和善良情感的起點。讓孩子一直保持善良的天性,善良的人可以使世界充滿陽光,那是作為父母都能感受到的一種驕傲的幸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