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生命的意義,也是人存在的全部目標和終極目的。
——亞里士多德
多年前,我教授過一個成功學的研討班,我讓每個參與者列出“我最渴望擁有、最想去做或想要的100個東西”。他們寫了3列長長的清單:有人的夢想是到澳大利亞大堡礁去潛水,有人的夢想是擁有一輛梅塞德斯—奔馳SL600跑車,有人的夢想是能夠去白宮參加舞會,有人的夢想是乘坐小型飛機環(huán)繞全球。好多人都夢想要成為自己行業(yè)的領軍人物,解決全球的饑饉問題,給世界帶來和平,成為《時代》雜志的封面人物。
但是,很少有人在紙上寫下要快樂,快樂就這么容易被大多數(shù)人遺忘嗎?其實快樂應該是整張紙圍繞的核心。難道我們最想擁有、最想去做或最想要的東西里不應該包含快樂嗎?
有時候,我會回顧大家列出的清單,把它們當作反映人們欲望的典型例子。那些列出的東西搖曳多姿,但是它們卻不是我們需要的全部根本。因為,如果我們回歸根本,我們真正想要的就是快樂。
快樂如此引人注目,如此富有吸引力,如此不可或缺,不管你是否注意到了它,你做的每件事都是以快樂為目標。快樂被譽為人類生存的圣杯,人生的終極目標。亞里士多德稱之為一切目標的目標。
世界各地的研究都表明,當人們被問及一生所獲該如何排序時,人都會把對快樂渴求排在第一位,比財富、地位、好工作、名譽以及性都更為重要。對于不同文化背景、種族、宗教、年齡、生活方式的人們而言,這一點卻都是相同的。研究也表明快樂是多么重要:快樂的人更長壽,更健康,人際關系更好。實際上,快樂會引領你在生命中各個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不幸的是,很多人并未體驗到持續(xù)的真正快樂。我們不妨來看一下這些令人難過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吧!
·不到30%的人表示自己感到真正快樂;
·25%的美國人和27%的歐洲人承認自己有抑郁的情緒;
·世界衛(wèi)生組織(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預測到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全球第二嚴重的疾病殺手,危害僅次于心臟病。
盡管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以往要好,但是我們卻比以往變得更加不快樂了。似乎我們擁有的物質越多,就越感覺糟糕。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地快樂呢?
在生命的大部分時間里,我都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多年來卻苦于沒有準確的答案。實際上,我大部分時間里都找錯了目標。
我,一個曾經(jīng)不快樂的女孩
孩提時代我就想象:長大后,我會住在漂亮的房子里,有一個好丈夫和一份好工作。我會很健康,也很能和人合得來,我一定會很快樂的!
為了過上夢想中的生活,我知道自己必須努力工作,然而,我不太確定如何才能實現(xiàn)目標。唯一確定的就是我不快樂。我天生就是個悲觀的人。5歲的時候我就喜歡沉思,擔心世界的狀況,而同齡的孩子那時最喜歡的就是看肥皂劇。7歲時,我總是纏著父母,問他們有關上天和心靈的問題,讓我沮喪的是他們總也不能回答我的問題。翻看一下家庭相冊,鏡頭前的哥哥姐姐都顯得喜氣洋洋,而我看起來卻好像剛剛失去了一個要好的朋友。
雖然我不是天性樂觀的人,但內心深處卻知道應該去追尋快樂。11歲時,我會涂上厚厚的一層防曬油,偷偷去姐姐的房間拿本書,好在曬太陽時看兩眼。因為我看書速度很慢,所以總是拿最薄的一本。有本書是赫爾曼·黑塞 著的《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書中講述了幾千年前一個年輕印度人追求悟道的故事,讀到一半時我就哭了。在閱讀中我認識到其實自己并不孤獨:這個星球上還有別人能理解我的追求,能分享我對人間溫情和快樂的渴望。這本書促使我走上了探尋之路。
當其他女孩子還在為拉拉隊不斷排練時,我卻在到處聽講座。13歲時,我聽了人生中第一個勵志演講,當時的講演者是著名的勵志演講家金克拉。他在講臺上頗有風度地來回走動,向聽眾揭示著成功的秘密,他講述的故事讓我像被雷電擊中一樣激動不已。我認識到成為職業(yè)演講家就是我要做的事情。在上世紀70年代,一個十幾歲的女孩立志要做一個職業(yè)演講家是很奇怪的一件事。盡管如此,我還是想象著自己站在全世界的觀眾面前演講,激勵人們去改善他們的生活。雖然父親是個牙醫(yī),家人也希望我能女承父業(yè),但他們仍然支持了我的夢想。媽媽說:“如果你確實說得了足夠多的話,也應該能養(yǎng)活自己吧?!?/p>
我把書架上以前??吹膫商叫≌f都挪到了一邊,把位置讓給每一本我能找到的成功勵志學書籍。16歲時,我開始整天思索;到了20歲,我已經(jīng)是一位講師了。
時光荏苒,我從未動搖過自己的想法。我沉浸在成功的準則之中,盡可能實踐它,實現(xiàn)它。在念完MBA以后,我爭取到了一份很棒的工作,做到了一個公司的副總裁,負責培訓和激勵員工。我熱愛這份工作!我教給他們每一樣自己人生中的研習所得:明確你想要的,感受你所想的,克服障礙,達到目標。
從那時起,我繼續(xù)作為培訓師,為《財富》雜志500強企業(yè)培訓成功準則。我的職位變得越來越高,薪水也越來越豐厚,但是我并不完全快樂。我知道我還缺乏某種東西,一種難以名狀的東西。
當時我還以為是自己職業(yè)的原因。于是我不再舉辦成功研討會了,而是轉向專門為女性講授自尊課程。這方面的頂級專家杰克·坎菲爾成為我的導師,幾年之后他寫出了超級暢銷書《心靈雞湯》。沒過多久,我就每天為兩三百名女性聽眾授課了。有時候課程排得滿,上午我還在一個城市給700位聽眾講課,講課結束之后又要馬不停蹄地驅車3小時趕赴下一個城市,這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日復一日地持續(xù),讓人感到精疲力竭,但也讓人興奮。我喜歡站在聽眾面前,看她們臉上逐漸地被一種光芒所照亮。只是我覺得還不夠,我需要和更多的人接觸。
接下來我休息了一段時間,想讓自己好好放松一下。頻繁的出差讓我感到身心疲憊,于是我申請拿出7天時間給自己愛說的嘴巴靜養(yǎng)一下,這一舉動對于我這樣愛說話的人真是個挑戰(zhàn)。休假的第四天,我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一束靈光,一個標題蹦了出來:《給女人的心靈雞湯》。那時,《心靈雞湯》只出版了一本,我知道這個觀點肯定會在市場上贏得青睞。我太興奮了!我已經(jīng)感受到了職業(yè)使命的召喚,唯一的問題是我還得保持3天的沉默!當休整的最后1分鐘到來時,我跑向最近的一個投幣電話,打給杰克·坎菲爾。1年半后,《給女人的心靈雞湯》成為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我一口氣寫了后面的5本《心靈雞湯——心靈篇》叢書,總銷量超過了1 300萬本。
我頻繁出現(xiàn)在各大媒體中,給龐大的聽眾群演講,享受著女王一般的禮遇,過上了成功人士的優(yōu)越生活。有一次會議,他們派一輛加長的豪華房車把我接走,去為8 000人演講。整整3天的會議,有幾千位女性排著長長的隊繞會議中心一周,等候我給她們買的書簽名。按摩師每過1小時就得抓住我的手按摩一會兒,許多排隊簽名的女性告訴我,我的書改變了甚至拯救了她們的生活。我也被她們的故事深深打動,覺得能夠幫助別人做出積極改變是讓人高興,可每當晚上我回到酒店房間,倒在床上時,卻感覺自己被抽干了,感到莫名的虛弱和無力。
是因為我的人生到了巔峰嗎?不是,但我已經(jīng)自我膨脹了,擔心、壓力、抱怨,我和每個人一樣,都有心煩意亂的時候。在職業(yè)道路上,每一點進步都曾讓我感到興奮不已,但是這種興奮感持續(xù)不了多久。我為職業(yè)所得感到快樂,但這并非真正的快樂。
電視上經(jīng)常有這種名人名利雙收后,反而淚眼婆娑大吐苦水的情景。以前看到時,我還對自己說,如果我是那些名人,我都要高興地飄起來了。但是,當我開始嘗到這種生活的滋味時,一直渴望的快樂卻沒有如期而至。我見了很多名人,他們大多也不快樂。
可能問題并非我的職業(yè),而是我的愛情生活。我對自己說,如果我找到真正的愛人,那么我就會快樂了。我拿出追求職業(yè)目標時候的干勁,應對這個挑戰(zhàn)。我積極地約會,有幾次關系發(fā)展不錯,可是他們都還不是我想托付終生的那種。一個周末,我參加了一個在紐約州北部的休閑中心舉辦的研討會。在那里的停車場上,我和我現(xiàn)在的先生經(jīng)人介紹認識了,在我們互相致意之前,他就挽著我跳起了華爾茲,他的風度深深打動了我,我的白馬王子終于出現(xiàn)了。和大多數(shù)浪漫故事一樣,我們結了婚,買了一處可愛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小家。
最后,我擁有了夢想中的生活:房子、愛人、事業(yè),還有很棒的朋友。(唯一缺點是我沒有哈莉·貝瑞那樣的好身材,可是又有多少人有那么好的身材呢?)即使這樣我仍無法擺脫對現(xiàn)狀的不滿,這種想法不斷涌現(xiàn),吞噬著我的心靈。
我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走進了一個死胡同。不管怎樣我都快樂不起來。
更可怕的是我仍然感到空虛。其實我有很多理由去感到幸福,可我卻一點也做不到。
當時,我相信快樂來自于爭取到想要擁有的東西,以及實現(xiàn)目標所經(jīng)歷的成功過程。但事實卻告訴我,或許快樂并不需要這些我想象的理由,快樂,也許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理由。
這個發(fā)現(xiàn)促使我專注于快樂不需要理由的研究,并把發(fā)現(xiàn)的法則應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之中。結果,我的快樂水平大大提高了。我感到一種來自內心的平和與安寧。我發(fā)現(xiàn)自己整天哼著歌,愉悅地欣賞著周圍的人們。5年前,朋友們開始叫我“快樂的小兔子”,我知道我真的進步了。這種心靈震撼就好像拿了諾貝爾獎一樣。
在我的發(fā)現(xiàn)之中,有一條很突出。(閱讀本書,你就可以知道這條突出的發(fā)現(xiàn)是什么了。)它徹底改變了我通往快樂的方法,解釋了為什么多年來我沒有領悟真正的快樂。
為什么有些人比別人更快樂呢?
如果你和我坐在路邊咖啡店一起喝茶,我問你:“你快樂嗎?”你的回答是什么呢?
可能很少人會說“我百分之百快樂”。是啊,這樣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你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會回答:“有時候快樂?!?/p>
但是我敢打賭,不管賭面包圈還是賭一大筆錢,至少半數(shù)的人會說:“不,我不是真的快樂?!?/p>
有的人不管發(fā)生什么事都能夠享受生活、感到快樂,有的人則不管多么努力尋找,都找不到快樂。我們大多數(shù)人則處在這兩者之間。
這種差別的根源在于我在引言里提到的快樂起點。研究發(fā)現(xiàn),不管你的生活中發(fā)生什么,你都會傾向于回到一個固定的快樂水準。就像體重一樣,雖然會有一定程度的上下浮動,但基本上會保持一個固定的水平。你的快樂水準也有自己的水平線。
快樂只與起點有關
有很多人認為中獎是通往神奇快樂王國的門票。實際上,有一個著名的研究跟蹤那些中了彩票的人,1年內,那些幸運的贏家回到了橫財降臨之前大致相同的快樂水平。令人驚訝的是,截癱患者也有類似體會,癱瘓一年左右的時間后,他們又會回到患病前同等的快樂水平。
無論你經(jīng)歷了什么,不管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事件,人們都會回到原先的快樂起點。進一步研究顯示只有3種情況例外:失去配偶,這會讓人花更多的時間回到原來的快樂狀態(tài);長期失業(yè);極度貧困。
好,你可能在想,如果我的快樂水平已經(jīng)這樣了,那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明尼蘇達州大學戴維·萊肯博士也有著同樣的疑問。為了判斷一個人的快樂多大程度是天性使然,多大程度是后天養(yǎng)成的,他和他的團隊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了對上萬對雙胞胎的研究,其中包括一些分開撫養(yǎng)的雙胞胎。大量測試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快樂有大約50%來自遺傳,另外50%是后天習得的。你通常很愉快或者總是很沉悶地走來走去,一半的原因是生來如此,另一半原因是由生活經(jīng)歷形成的思維、感覺和信仰所決定的。
最近對于有關快樂的文獻和研究的回顧中,心理學專家索尼婭·路博米爾斯基、肯隆·謝爾頓和戴維·施凱德肯定了萊肯博士的早期發(fā)現(xiàn)成果,即構成快樂的50%的因素來自于基因遺傳。但是更令人興奮的是,他們在剩下的50%的快樂因素中揭示了新的信息。研究成果顯示,我們的快樂起點只有10%由生存環(huán)境決定,比如財富狀況、婚姻狀況和工作。還有40%是由我們的思維習慣、感覺、說話和行為方式?jīng)Q定的。這就是為什么你有可能提高自己的快樂起點的原因。就像天冷的時候你會調高空調的溫度一樣,你實際上有能力重新調節(jié)你的快樂起點,讓它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這一發(fā)現(xiàn)顛覆了我們對于快樂的所有信條。我們窮畢生精力尋求快樂,心向往之,竭力獲得我們認為能讓自己快樂的東西:財富、美麗、權力、事業(yè)等。但事實是,要達到真正的快樂,你要做的只是提高快樂起點而已。
我當然希望自己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快樂的原因之前,就能知道自己是快樂起點很低的人群的一份子。通過研究100位真正快樂的人,我才發(fā)現(xiàn)真正快樂是不需要特殊的理由的。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現(xiàn)象。
快樂的延續(xù)
任何需要緣由的快樂都是另一種形式的痛苦。
——《奧義書》(The Upanishads) *
一天,我坐下來整理我的發(fā)現(xiàn),所有的謎團突然瞬間明朗起來。我有一種很簡單卻又很深刻的醍醐灌頂之感,其實快樂是有一個模式圖的。
不快樂 我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生活就像一個無賴,有時候它的表達跡象就是焦慮、疲憊、憂郁或低落,也就是你所體會到的林林總總的不快樂。這也不同于臨床診斷的抑郁癥,抑郁癥的特征是深度的絕望和無助,從而嚴重地干擾你過正常生活的能力,并且必須要有專業(yè)的醫(yī)療幫助。
壞緣由的快樂 當人們不快樂時,他們通常為了快樂而努力讓自己沉溺于上癮的東西或行為,但是這種快樂只是一時的,從根本上來說對人是有害的。他們從毒品、酒精、縱欲、瘋狂購物、賭博、暴飲暴食還有電視節(jié)目等途徑去尋求快感。這種所謂的快樂其實根本算不上是快樂,這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的躲避方法,用外力來麻醉自己,或是借助曇花一現(xiàn)的快感來逃避我們的不快樂。
好緣由的快樂 這是人們通常賦予快樂的定義:和家人、朋友關系融洽,事業(yè)成功,經(jīng)濟條件有保障,好房好車,善于運用才學和力量。這種樂趣來自于我們生活中需要的健康的東西。
但是別誤解我。我完全贊成這種快樂!我的話才說了一半。好緣由的快樂依賴于我們生活中的外部事物。如果這些東西變了或者失去了,我們的快樂通常就隨之消失了。
在內心深處,你知道生活不是混日子,也不是讓自己麻木痛苦,也不是非要去控制每樣東西。真正的快樂其實并不只是快樂經(jīng)歷的累積。真正的快樂還有更深刻的內涵存在。
在快樂模式圖上其實還有更高的一個層次:沒有緣由的快樂。
無緣由的快樂 這是一種真正的快樂,一種不依賴于外物的平和、安寧的狀態(tài)。
無緣由的快樂并不是曇花一現(xiàn)的得意洋洋、興高采烈、情緒激動。它并不表示你要像個傻瓜一樣1周7天、每天24小時地咧著嘴大笑,也不是指經(jīng)歷一些膚淺的快感。無緣由的快樂不是一種情緒。實際上,當你做到無緣由快樂時,你可能處在任何一種情緒中,有可能是悲傷、恐懼、憤怒或者是感覺受到了傷害,但是你仍然能體驗到一種深刻的平和與安寧。
當快樂完全不需要理由的時候,你就把快樂帶給了外部世界而不是從外界汲取快樂。你不必利用周圍的世界讓自己快樂。你快樂地活著,而不是活著為了快樂。
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觀念。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焦點都集中在好緣由的快樂上了,我們想盡可能地編織快樂體驗,就像串一串珠子項鏈一樣,去打造一份快樂的生活。我們不得不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努力發(fā)現(xiàn)“好珠子”,去編織一串快樂的項鏈。
在我們這個項鏈的比喻里,無緣由的快樂就像是本身已經(jīng)擁有了一串快樂的項鏈。無論我們在項鏈上串什么珠子,好的、壞的其實都無關緊要。我們的內心就是穿過這些珠子的那條線,它就是快樂,是它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份快樂的生活。
當快樂完全不需要理由的時候,你就到達了快樂的最高境地。你的生活并不一定看上去完美,但不管它看上去如何,你都仍然快樂。
13世紀波斯詩人杰拉魯丁·魯米這樣描述說:“快樂,并不來自身邊;溫暖,不從火中而來;光明,你的刻度從零開始?!泵慨斘艺?00位快樂人士描述快樂無緣由的狀況時,我就不斷地得到同樣的答案:
輕松感和愉悅感。
感到有活力、精力充沛。
心情舒暢、心態(tài)開放。
感到對自己和他人的愛和同情。
對生活充滿激情。
心存感激、寬容。
生活平和。
活在當下。
馬蒂厄·理查德是一位法國科學家,30年前皈依了佛教,他常常被研究者稱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研究發(fā)現(xiàn)他的大腦可以隨時入定,也可以隨時走入冥想狀態(tài)。他的《快樂——開發(fā)生命中最重要的技巧指南》(Happiness:A Guide to Developing Lifes Most Important Skill)一書是我所見到過對快樂最清晰的闡述。他寫道:“我理解的快樂是絕對健康的頭腦中產(chǎn)生的深沉的欣欣向榮的感覺。這不僅僅是快樂的感覺,輕快的感情或情緒,而是一種樂觀的狀態(tài)?!?/p>
你能做到不需要理由的快樂嗎?
以下的測試將快速展示出你目前處于何種快樂的狀態(tài)。
用1到5分來評價以下每一個陳述:
1分=根本不符合
2分=有點符合
3分=比較符合
4分=相當符合
5分=完全符合
1.我經(jīng)常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就會感到快樂和滿足。
2.我能活在當下。
3.我感到有活力和生機,精力充沛。
4.在內心中,我能夠體驗到一種深層次的平和與安寧。
5.生活對我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6.我不會因為糟糕的情形就感到垂頭喪氣。
7.我對自己所干的事業(yè)有熱情。
8.多數(shù)時候我會笑或者感到愉快。
9.我相信世界是友好的。
10.我在每件事中尋找收獲或者總結教訓。
11.我能夠忘記不愉快的往事并寬容別人。
12.我自愛。
13.我在每個人身上看到他們的優(yōu)點。
14.我改變能改變的東西,并接受我不能改變的東西。
15.周圍有很多人支持我。
16.我從不責怪或者抱怨他人。
17.消極想法不會籠罩我。
18.我會感激他人。
19.我感到與遠遠超越自己的某種東西相關聯(lián)。
20.我的生活因為有目標而備受激勵。
打分
如果你的分數(shù)在80~100:你在很大程度上感到發(fā)自內心的快樂。
如果你的分數(shù)在60~79:你很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樂。
如果你的分數(shù)在40~59:你有過真正快樂的體驗。
如果你的分數(shù)在40分以下:你基本不會感到真正的快樂。
無論你的分數(shù)是多少,你可以一直朝著更加接近真正快樂的目標前進。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從哪里開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邁出開始的第一步。一旦你讀完了這本書,并開始實踐7個步驟和快樂習慣,快樂的指數(shù)就會有改變。到那時把這份問卷再做一次,你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進步了。
快樂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
快樂不需要理由并不只是一個好主意。在后面的部分我將繼續(xù)介紹,這是一個特別的可以衡量的精神狀態(tài),其特征是清晰的大腦活動、心臟節(jié)奏和身體的化學反應。
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的每一個主觀體驗都會作用于身體的特定對應功能。無緣由快樂的人左腦的前額皮層更加活躍,擁有規(guī)律的心臟搏動模式,還有更多特別的與平和、安寧關聯(lián)的神經(jīng)傳遞——后葉催產(chǎn)素、血液中的血清素、多巴胺以及內啡肽含量高。
真正的快樂在所有的精神和宗教的傳統(tǒng)歷史上都曾被提及為一種狀態(tài)。在佛教里,它被叫做無因喜悅,基督教稱之為內在的天堂,猶太教稱之為內在的神圣快樂感(ashrei),伊斯蘭教把它叫做神圣的快樂和安寧(falah),印度教稱之為純粹的福祉(ananda)。有些傳統(tǒng)說法叫做悟道或覺醒的狀態(tài)。
我注意到全世界對于這個概念的普遍認同。無論我走到哪里,當人們聽到快樂并不需要理由這個表述時,都會在他們中間引起共鳴。我們似乎直覺上就知道尋找快樂是我們的終極目標。真正的快樂不必去創(chuàng)造,它就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本書后面的部分將帶你回到那個自然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