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明孩子對于死的概念還不知道,這又是一個教機。我問:這只小鳥是不是死了?有的說死了,有的說沒死,只是昏迷了。我說昏迷是有呼吸的,死沒有呼吸,我們確定一下,看它有沒有呼吸?如果有呼吸,看看能不能把它救活?
有個孩子上來,把手放在小鳥嘴邊,說沒有呼吸。有個孩子不同意,說沒有呼吸也能救活。我說怎么救?他說:掰開嘴,塞塊巧克力它就活了。另一個說不可以,它的嘴已經不會張了,要是掰開,它肯定很疼,那就更死了。
死的概念還沒搞清,又冒出個“更死”。我說作為生命,能不能死兩次?他們說不能。我說對,生命只能死一次,所以沒有“更死”。
我說這只小鳥的確死了。死就是不能再吃東西,嗓子不會咽,胃也不消化,腸子不會吸收營養(yǎng),沒有意識,什么都不知道了,喂它巧克力也救不活了……
那天參觀鳥市的時候,我發(fā)現孩子們不一樣了。他們圍住那些鳥兒,你好你好地問候,不像以前用手捅它。
到了下次課上,有個孩子帶來只鴿子,結果所有的孩子都想撫摸,你摸一下他摸一下,反而使鴿子受到了折磨。那個帶鴿子的孩子眼淚汪汪地找我告狀。
教機的利用有三點,第一是尋找或者制造教機,第二是把握教機,第三是深化教機。把握是中心環(huán)節(jié),用在教機出現或者深化的時刻?,F在孩子前來告狀,因為他的鴿子受折磨了,盡管不是故意的,由于愛之太切造成的,但這是一個很好的教機,我要把握住它。我把全班集合起來,討論上次那只鳥我們大家都撫摸了它,是愛的表示,今天這只鳥,為什么同樣的作法為反而會使它感到痛苦呢?
孩子說因為那只鳥是死的,這只鳥是活的,活的鳥害怕人,所以我們摸它就會痛苦。我說既然這只鳥不能理解我們對它的愛,那是不是非得用人的方式向它表示愛呢?孩子說不是。我說為什么,他們說要用鳥的方式對待它。我說那是什么樣的方式,他們答不上。我說生命是平等的,我們不但要尊重人,也要尊重所有的生命。
但是孩子不懂得“尊重生命”含義,我只好給他們講了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