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師是鞋,孩子是腳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躍兒


老師是鞋,孩子是腳,這個觀念在教機的使用上更為適合。有次我們上創(chuàng)造課,課名叫“荷花池中的女鬼”,引導的時候,引出了夢的話題,大家便開始講述自己做過的夢,有個孩子說夢見花仙子,七彩的光,捧著一把月季花,用很優(yōu)美的姿勢拋灑下來,落在她的身上。哎呀,那么香,那么美,那么幸福。另一個孩子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有一次夢見我爸放屁嚼牙打呼嚕,把我給吵醒了。于是全班停下來討論,這是夢呢,還是不是?美好呢,還是不美?結(jié)論是,這不是夢,是把現(xiàn)實與想象混淆了,就算是夢,也是粗俗的、惡心的、不文明的。

結(jié)果,老師改變了原來的設計,上成“我的夢”。

利用教機也有無意識的情況,比如電影《一個也不能少》中的那個女孩,一開始當老師時只把內(nèi)容抄到黑板上就不管了,孩子一出教室她就像老鷹抓小雞一樣抓回教室,然后就拿根木棍蹲在教室門口摳土,孩子鬧翻天她也不管。到后來,為了找那失學的男孩,全班的孩子到磚廠搬磚,這就出現(xiàn)了數(shù)學問題:每人每天能搬多少,全班每天能搬多少,每塊磚多少錢,每天能掙多少錢,多少天能掙夠去縣城的路費。計算來計算去,不是寫錯了,就是忘了點小數(shù)點。后來,那個磚廠老板發(fā)了善心,給了一些錢,沒想到車費不是原先聽說的價格,錢不夠了,大家都來想辦法,幫老師蹭車……在這個過程中,全班孩子的智慧、同情心、合作精神全部調(diào)動起來了。這個女孩根本不會教學,也不知道這就是教機,她是在無意識當中利用這個教機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靈活地理解教機,教機不光是參與式的,有的時候,不參與也是一種教機。比如有次“經(jīng)商”課上,一個孩子開了家“咖啡館”,卻沒人來喝,一個人蹲在“攤位”上,孤苦伶仃地守著兩杯咖啡。這個教機是:老師不能幫他,讓他充分體驗“生意”的艱難,讓他嘗一嘗被孤立的滋味。老師的不幫,就等于給他提供了發(fā)現(xiàn)自己缺點的機會,讓他承受缺點帶來的痛苦,在痛苦中修復自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