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這種東西是可以打爛的。然后告訴他們“缸”的概念,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一般都不知道“缸”是什么東西。
接下來,我就把課文中的智慧點提出來作為刺激。我說今天要讓大家解決一個問題:你們6個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其中有一個掉進一個裝滿水的缸里,你們所有的人都不會游泳,也不會潛水,必須在15分鐘之內(nèi)把人救上來。接著,我講了為什么要在15分鐘之內(nèi)把人救上來的原因。
我問:誰有辦法?
孩子們一聽就炸開了,顧不上舉手就大喊大叫起來。我叫起一個男孩讓他先說,他說:可以找一架梯子伸進缸里,讓他自己爬上來。
我說噢,停頓了一下,然后問:大家討論一下,這個辦法行不行?有的說找不到梯子怎么辦?我說:假如旁邊正好有架梯子,你放進缸里,他能自己爬上來嗎?多數(shù)孩子都點頭,堅信能爬上來。我問一個持不同意見的孩子:你為什么認為爬不上來?他說:水一淹人就糊涂了。我朝著全班問:誰被水淹過?有幾個孩子舉起手來,我叫起一個講講被淹的感覺。他說上不來氣,使勁咳嗽,特別難受。于是我講了一個人掉進水的瞬間里可能會出現(xiàn)哪種情況。在我講完后,全班便否定了這個方案。
這時有個孩子舉起手并大聲地說:我有一個辦法,我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放馬,拿根挽了扣的繩子一甩,就能套到馬的脖子上。我們用這種辦法把他套上來吧。
我說這個辦法似乎不錯,好,我們再來討論,行還是不行?有的說:我們誰也沒有套過馬,套不準落水的小朋友。有的說:小朋友在水底下,繩子扔進缸里會浮在水的表面,根本套不到他的脖子。這時候開始發(fā)生爭論,有的說繩子在水里能沉下去,有的說不能。我說:關(guān)于這個問題回去與你們的爸爸媽媽找找書,查一查看,繩子在水里有沒有浮力?是沉在水下呢,還是浮在表面?我們現(xiàn)在假定,第一,那個落水的小朋友在水里肯定是胡亂撲騰的,他的頭、手、腳全在亂動,你把繩子扔進水里,即使能夠沉得下去,也很難套上,是不是?要是運氣好,套到他的手上或者腳上,就說明還有點希望,要是套在脖子上,會出現(xiàn)什么情形呢?有個孩子站起來說:會勒得上不來氣,會把那個小朋友勒死的。我說對。要是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我們還是不能達到救人的目的,大家還有什么辦法?
人常說“急中生智”,他這是“急中生愚”。
“智”從哪里來?從“愚”中來。即便是想出了最最蹩腳的辦法,也會刺激智慧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