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節(jié):找出威脅血液健康的主犯(2)

血凈百病消 作者:(韓)廉龍河


“不想活了!”——深切的悲哀和憂郁

人從來沒有對悲痛的免疫力。除非有意識地擺脫,否則憂郁和悲傷會把我們折磨得筋疲力盡。中醫(yī)認為“憂”和“悲”這兩種情志會使臟氣虛衰,讓人體的功能下降。

憂郁的情緒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心臟的活力,還會出現類似胸悶和喘息的癥狀。憂郁讓人對很多事都失去興趣,身體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自然對“工作”也提不起精神,人就會變得懶得動,性欲也會低下。

如果長時間保持憂郁的情緒就會削弱掌管生命的氣息的運動,血液也跟著偷起懶來,不愛流動,凝結在一起,造成血淤。血液功能的降低還會降低與細菌、毒素、病毒抗爭的能力。

不僅如此,供氧能力下降還會降低向細胞組織供應氧氣與養(yǎng)分的量,甚至會導致末梢循環(huán)不暢,出現手腳冰涼或發(fā)麻的現象。如果要想讓血液健康,就必須努力擺脫悲傷的情緒,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感覺血都要熬干了!”——焦躁和不安

在考完一次重要的考試后,考生們通常會說:“可算考完了,血都快熬干了!”這說明焦躁不安的心態(tài)對血液產生的不良影響非常大。焦躁不安會增加心臟的壓力,加快心臟的收縮速度,從而產生更多的熱量。這種熱會煎熬我們的血液,血里的水分變少了,血液黏稠,淤血產生了。直接的表現就是手腳發(fā)麻,頭腦不清醒。

“我該怎么辦?”——整天憂心忡忡

留心觀察身邊的人,當他們陷于某種困擾的時候會漠不關心周邊發(fā)生的狀況,把自己關在僅屬于自己的世界里,即使旁邊的人搭訕也察覺不到,甚至寢食難安。這是因為思慮使氣息凝聚在了一處,氣的流動緩慢了,人的反應自然也就跟著變慢了。

從心臟的功能來看,這就更好理解了。人的思慮過重時氣血處于停滯的狀態(tài),心臟每收縮一次正常的情況下會噴出約70ml的血液,如果憂思時臟腑的精氣往往是不足的,所以血液會無法全部噴出。無力運動的血液久而久之就處于淤積的狀態(tài)了。

這種人臉色多蒼白,這是由于氣血停滯無法及時供應氧氣與血液的關系。

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毫無困擾或憂慮。有這樣一種說法,我們所謂的憂慮或困擾大部分是為了憂慮而憂慮,為了困擾而困擾的。如果能少點哀怨的憂思,血液被污染并形成淤血的可能性將減半。

“事情做得還不夠好!”——跟自己過不去的完美主義者

具有強迫性觀念的人經常會因為追求完美而畏懼失誤。無論公事還是家事,全都要處理得盡善盡美,所以經常馬不停蹄地奔波忙碌,無論多么辛苦都無法停下來歇歇。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加劇了心臟的緊張感,使心肌受到壓迫,動脈血管也因緊張感處于收縮狀態(tài),從而引發(fā)循環(huán)障礙。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血液暢通無阻地流動才會讓身體保持健康,一旦停歇,臟東西就會滋生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