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多年以后,巴拉克才想起他當時沒有意識到賴特的那場演說中還有些更富有煽動性的言辭。在巴拉克最愛的這次布道中,牧師譴責(zé)廣島原子彈轟炸為種族滅絕行為,攻擊美國領(lǐng)導(dǎo)人的麻木不仁,并預(yù)言說:“貪婪的白佬們正按他們的需要改造世界?!北M管如此,這次布道所傳遞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希望,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無畏的希望”。
“希望!”賴特繼續(xù)說,“那位豎琴師正在向上看,有一些微弱的信息正在緩緩向上,飄向天堂。她勇敢地去希望……她用她的勇氣……去譜寫樂章……去贊美上帝……用她僅剩的一根琴弦!……無畏的希望!……無畏的希望。”在這場布道中,賴特還把美國黑人從奴隸制中解放出來跟猶太人在引領(lǐng)下逃出埃及進行了比較,這使得巴拉克潸然淚下?!斑@些生存、自由和希望的故事,已經(jīng)成為我們的故事,我自己的故事,”他后來回憶說,“這里所噴涌的是我們的熱血,流淌的是我們的眼淚;在這美好的一天,這個黑人的教堂似乎變成了一艘大船,它承載著先驅(qū)們的故事,流傳后代,駛向更遠大的世界?!痹诤髞淼囊淮涡瞧谌丈衔绲姆?wù)工作中,賴特為巴拉克進行了洗禮。巴拉克被賴特的“無畏的希望”的說教打動了,他后來說,他的洗禮“是經(jīng)過慎重考慮之后做出的抉擇,而絕不是一時沖動”。盡管他對宗教的疑問還“并未奇跡般地消失”。通過正式加入三一聯(lián)合會,并拜賴特為精神導(dǎo)師,巴拉克接受了黑人團體在遭受奴役和隔離年代形成的信仰和傳統(tǒng)。他還對芝加哥黑人社區(qū)表示認同——他打算返回那里,并成為其中的一分子。
不過,首要的事是要重新搬回波士頓,并獲得那個無比重要的常春藤法學(xué)學(xué)位。在這個人生的新階段,他沒有留位置給那位和他同居的年輕女士?!斑@一次,巴拉克看來是真的有些緊張了,”洛雷塔·奧古斯丁·赫倫說,“他結(jié)束了這段情感,因為他認為,這種情況對她是不公平的——巴拉克不希望她為了自己,擱置了她的生活——盡管她表示愿意這樣做。在我看來,他顯然對她十分在意,而且他似乎一直在問,這樣做到底對不對?!眾W古斯丁·赫倫向他提出了“媽媽式的建議”:“你看,如果你要去哈佛,那就只管去好了。如果她犧牲自己的生活來遷就你,那么總有一天她會恨你的。如果你犧牲自己的生活來遷就她,那么總有一天你會討厭她。所以,你做的是對的?!遍_始在哈佛大學(xué)念書之前,巴拉克決定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一年以前,羅羅·素托羅——那位他曾經(jīng)非常親近的印尼繼父死于肝病,享年51歲。像巴拉克的生父一樣,羅羅對生活感到失望,于是開始借酒消愁。這次巴拉克家族親屬的最新一例死亡消息,使他再次將目光投向美國以外,去追尋自我。
他先在歐洲呆了三個星期;然后確定,他不屬于這里。他母親那一方的家庭可能已經(jīng)牢牢植根于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土壤;然而,這對于巴拉克這樣一個被全世界看做“黑人”的人卻沒有什么意義?!安⒉皇钦f歐洲不美麗,”巴拉克說,“只是,這里不屬于我?!比欢?,肯尼亞是屬于巴拉克的。在隨后的五個星期,對巴拉克而言,這次向著父親家鄉(xiāng)的“朝圣之旅”將是一次改變?nèi)松慕?jīng)歷。他不僅見到了許多肯尼亞的親屬(包括至少五個兄弟,兩個姐妹,一個繼祖母,以及各種叔伯、姑姨、表兄弟姐妹和繼母),而且他終于要面對有關(guān)父親的苦澀真相。
而這也并不是很快就能做到的。第一次踏上非洲的熱土?xí)r,巴拉克期待著能體驗到一種震撼心靈的“歸鄉(xiāng)”之情——一種剎那間的、發(fā)自肺腑的與這片祖祖輩輩生長的土地的聯(lián)系。遺憾的是,事實并非如此。他先是坐了整夜的火車,之后是擁擠不堪、磨禿了輪胎的小型公共汽車,前往先人們居住的村莊——尼昂格瑪·克格羅。一路上見到的貧瘠和瘡痍,留給他的只有“疲憊和麻木”。
家里的親戚們熱情歡迎這個美國小伙子走進他們的生活,回答了許多從孩提時代就一直揮之不去地縈繞著他的那些關(guān)于他父親的問題。巴拉克也開始感受到那種逐漸萌芽的,對自我的認知——他的很多黑人朋友在第一次造訪非洲大陸后都這樣說。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常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他后來記錄道:“你會感受到……那種自由,頭發(fā)該長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屁股想扭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這里的世界都是‘黑的’,所以你就是本色的你?!弊鳛橹ゼ痈缟畹摹爸袌鲂菹ⅰ钡奈猜暎@次在非洲的自我發(fā)現(xiàn)之旅,讓巴拉克在經(jīng)過了很多苦惱之后,終于把自己分成兩半的血緣融和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