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作演進史

專注的快樂:我們如何投入地活 作者:(美)契克森米哈賴


 

“工作”是近代歷史的發(fā)展結果。12 000年前,當時集約型農業(yè)尚未出現,所謂的“工作”并不存在。在那之前的數百萬年演化史中,男男女女只為自己或親人的生存而忙碌,并不會替他人工作。對以狩獵采集為生的人而言,工作與生活是合為一體的。

西方古文明中的希臘、羅馬哲學家表達了一般大眾對工作的看法:人應竭盡所能地避免工作,無所事事才是崇高的美德。亞里士多德說過,只有不必工作的人才會快樂。羅馬哲學家也認為:“靠薪資過活是卑賤的,不值得自由人去做……手工藝很卑賤,商業(yè)銷售也是如此?!弊罾硐氲那樾问牵赫鞣蛸徺I一塊沃土,再雇用員工去監(jiān)督負責生產的農奴或契約工。

在羅馬帝國時代,大約20%的成年男性無須工作,這群無所事事的人自認生命已達極致。到了共和時代,這項觀念才有了改變,增加了若干實質內容,即統(tǒng)治階級開始自愿從軍或從事行政工作,一方面既協(xié)助社區(qū),另一方面也拓展個人的潛能。但在閑散幾個世紀之后,無所事事的階級就從公共生活退出,讓自己縱情于奢華享樂之中。

大約在500年前的歐洲,工作開始產生巨幅改變。200年前又出現一次大躍進,此后持續(xù)以飛快的速度轉變,直至今日。

13世紀之前,幾乎所有的工作都使用人力或畜力,只有水車一類的少數原始機械可減輕負擔。此后,各種不同擋速的風車也逐漸出現,取代輾谷、挑水、煉鐵爐的煽風等勞役。蒸汽引擎的發(fā)展及日后電力的開發(fā),更進一步革新了人類轉換能量及生活的方式。

各種科技的突破使工作不再被視為牛馬即可勝任的純粹體力勞動,而成為一種技術性及展現天分與創(chuàng)造力的活動。到了加爾文①?時代,當時的人已十分看重“工作倫理”,因此,馬克思日后才會顛復傳統(tǒng)的勞動價值觀,主張唯有經由生產活動,才能了解人類的潛能。他的立場并未背離亞里士多德“空閑即自由”的主張,只不過,19世紀的工作似乎較游手好閑更加多彩多姿。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數十年民生富裕期,美國的大部分工作盡管索然無味,但大體上卻為民眾帶來了舒適及安全感。許多人都認為,未來必會出現一個沒有工作的新紀元,或者至少那時工作已轉變成純粹白領式的督導事務,一周僅需花費數小時。但沒有多久,這個美麗夢想便告破滅,全球競爭讓亞洲及南美的低薪人口進占勞動力市場,工作再次成為美國人的夢魘。漸漸地,當社會安全網面臨松綁之時,對未來缺乏信心的大眾不得不盡量工作。

因此,直至今日,人們對工作仍舊抱著愛恨交織、充滿矛盾的態(tài)度,雖然知道工作是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但真正在工作時卻又百般無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