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jié) 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說NO

我的孩子最優(yōu)秀 作者:趙莉梅


教育專家認為,對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絕對不能滿足,不能遷就和順從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孩子成長變化得很快,假如只是一味事事順著孩子,會使孩子變得自私、無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得與他人合作。因此,父母要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并非可以為所欲為,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一個不曾被拒絕的孩子長大后是經(jīng)不住挫折考驗的,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應施以理智的愛,學會對孩子說“不”。

有這樣一個男孩,他自小生活在單親家庭,由媽媽一個人帶。由于沒有爸爸的愛,在媽媽眼里孩子很可憐,為了補償這個缺陷,媽媽總是兒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孩子也感覺到了這點,甚至有時候還會利用媽媽的弱點要這要那。一旦要求被拒絕,孩子就會大發(fā)雷霆、哭鬧不止。而媽媽一看到孩子生氣就心疼,總覺得欠了他點什么,也就總是順他的心思去做。

有一次,媽媽做完飯對孩子說:“寶貝,吃飯了。”孩子問:“今天吃什么?媽媽?!碑斅犝f是牛排和蔬菜沙拉時,孩子有點不愿意了,他嘟囔著說:“媽媽,我要出去吃比薩?!眿寢寙査堃呀?jīng)做好了,為什么要出去吃比薩呢?孩子的回答是:“我不喜歡吃你做的牛排。我現(xiàn)在就要去,走啊,快點。”面對孩子的要求,媽媽覺得很無奈,只好跟他商量說:“媽媽太累了寶貝,我們明天再去吧?!比欢玫降幕卮饏s是:“不行!現(xiàn)在就去!”說著孩子跺起腳來。“媽媽今天實在是太累了,咱們以后有機會再去吃比薩吧?”媽媽繼續(xù)解釋著??珊⒆拥膽B(tài)度卻越來越強硬:“我現(xiàn)在就要去,現(xiàn)在!”之后任憑媽媽怎么請求,孩子都絲毫聽不進去了,又哭又叫又鬧,甚至還對媽媽進行拳打腳踢。最后媽媽屈服了,把牛排和沙拉放進冰箱,帶著孩子去吃比薩。

家里有小孩子的人,對這樣的場景恐怕再熟悉不過。就是家長一次次這樣的妥協(xié)使孩子認為只要哭鬧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嚴重影響了他思索和控制情緒的能力的發(fā)展。這樣做的結果會為孩子將來的生活埋下可怕的隱患,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他怎么可能去考慮別人的感受呢?更別說愛別人,為他人著想了。

那么,怎樣預防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被拒絕后的極端行為呢?首先家長要言出必踐,樹立威信。

滿足孩子所有合理的需要是父母的愛和責任,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也是父母的愛和責任。

對孩子承諾的一定兌現(xiàn),對孩子禁止的一定要堅持。不能因為自己情緒好或者事情小,就遷就孩子。這樣才能建立父母的威信以及和孩子相處的規(guī)則,讓孩子明確地感到父母言出必踐。

父母在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時候,千萬不能太過粗暴。循循善誘,充分地說理,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最好是在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后,再對孩子的過錯予以糾正,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一味地數(shù)落、責怪孩子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另外,還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讓孩子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這樣孩子才會更加理解你所講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然而一旦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被拒絕,往往會以哭鬧要挾,這時建議父母們冷處理。父母會說,看他那樣哭鬧實在是不忍心,算了,還是順著他吧。實際上這樣一個“不忍心”無意中會使孩子認定固執(zhí)、哭鬧還是管用的。這樣通常滋長了孩子的氣焰,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使孩子學會了下次還要如法炮制,養(yǎng)成難以糾正的任性、不講理的壞習慣。所以,一經(jīng)拒絕,就要堅持到底,不管孩子怎么哭鬧。孩子因無理要求被拒絕而發(fā)泄幾次,對他的健康并不會有多大影響。

如果孩子哭鬧的厲害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來解決,利用孩子注意力不穩(wěn)定的心理特點,巧妙地將他的注意力引到別的事情上,使他在不知不覺中放棄原來的行為或愿望。但從長遠來講,這也只是權宜之計,不能從根本上確立規(guī)則。

最后,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不能這么做,并且讓孩子感到我們對孩子的愛,使孩子懂得這樣做不是針對他。比如,不買奢侈品或者多余的玩具,是為了保證有經(jīng)濟能力維持孩子以及全家的正常開支。孩子和大人一樣,情緒好時比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見,不高興時則容易偏激,因而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緒狀況,在其情緒較好時,對其進行教育,如果孩子情緒一直很低落或激動就暫時讓他冷靜一下,等到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再進行教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