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恕”的核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說自己不情愿的也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我們的生活中不乏這樣的孩子,他們往往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喜歡怎么樣就怎么樣。根本不會考慮事情的結(jié)果會不會影響他人,或者侵犯到他人的利益。尤其是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從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加上生活條件優(yōu)越,更滋長了他們嬌氣、驕傲、任性、固執(zhí)甚至蠻橫的性格特點。他們往往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甚至大動“干戈”。因此,對少年兒童實施思想教育,首先要讓他們學(xué)會為他人著想。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緊密相連的世界,因此,我們的生活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別人的生活,反之,別人也影響到我們。懂得生活,懂得為別人著想,人與人之間才會融洽相處,快樂地生活。理解是一種寬容,是一種胸懷。為別人著想的人,處處受尊敬,而一個只為自己打算的人,走到哪里都會讓人瞧不起。
有這樣一個母親,常常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喜歡幫助別人。一天晚上女兒寫完作業(yè),就將音響打開,說要跳會兒舞。媽媽聽了,對女兒說不行。因為樓下的王爺爺有心臟病,需要安靜地休息。再說,左鄰右舍都需要休息,還是只看一遍吧,就別跳了。女兒聽了極不情愿地坐了下來,靜靜地開始觀摩動作??删驮谶@時候,樓上傳來咚咚的聲音,一聽就知道是小孩子在蹦跳。女兒皺了皺眉頭說:“媽媽,您聽樓上的人家怎么也不管管自己的孩子啊,我上去說說他們?nèi)?。”沒想到這個母親卻說:“算了吧,樓上的孩子還小,肯定是喜歡蹦蹦跳跳了,再說小孩子只有蹦蹦跳跳才能健康。這都是小孩子的天性,你小時候也是這個樣子,大家都特別喜歡你?!薄翱墒牵瑡寢?,”女兒不解地說,“那這樣我們不是吃虧了嗎?”媽媽回答說:“我們并沒有吃虧啊,你想想: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都能多為別人想一想,是不是會多一些和諧,少一些不必要的爭吵和糾紛啊。”
這位母親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她其實是將儒家思想中為人處事的道理非常鮮活地運用到了生活中。然而我們不得不說,大多數(shù)父母對孩子在這方面的教育是非常欠缺的。在家中,我們的孩子是中心,到了外面更是教育他處處占上風(fēng),生怕孩子受一點委屈、吃一點虧。在這樣的教育下,每個孩子都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愛護(hù)、關(guān)心別人。長大后走向社會后,可想而知會是什么樣的人,這就是我們的社會為什么越來越冷漠的根源。另外,我們說,多為別人著想并不是說不想自己,而是在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guān)系的時候,能夠很好地考慮別人的利益。世界上的事情都是有因果聯(lián)系的,能夠為別人考慮的人,也會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和愛,同樣會得到很多的幫助。
被寵壞的孩子會不懂得考慮別人,同樣缺乏愛的孩子也很容易變得自私,忽略別人的感受。著名教育家捷樂任斯基說過:“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睈凼侨说囊环N需要,對于孩子來說,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希望得到身邊人的愛護(hù)。如果這種愛的需要得到滿足,孩子就會對家長產(chǎn)生依戀感、信任感。當(dāng)家長對孩子進(jìn)行教育時,他們會從心里感到父母是為自己好,從而聽從父母的教誨。反之,如果這種愛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變得非常叛逆,不愿意與人合作,缺乏安全感,甚至產(chǎn)生自私自利的行為。因此,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的關(guān)愛和安全感,在充滿溫馨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自然也會努力去學(xué)會關(guān)心他人,為他人著想。
總之,為他人著想,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懂得為他人著想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必定可以贏得更多人的愛和支持。未來的社會是合作的社會,父母要教育孩子學(xué)會關(guān)心他人,給人方便,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使每個人都能生活在關(guān)愛與幸福之中,真切地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與關(guān)心,這是人世間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