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丘·中心思想是個仁(2)

子這樣曰過 作者:閑茶


不過孔老師也并不是一無所獲,他開了一個學校,準確地說是一個私立學校,再準確地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面向廣大普通群眾的私立學校。

校董校長班主任主科副科授課老師孔老師均一肩承擔,面向社會普遍招生,只要交得起學費(束修),無論年齡、出生、職業(yè),人人都能上(有教無類)。

更難得可貴的是孔老師教學態(tài)度認真,治學嚴謹,為人師表,和藹可親。在面對落后差生的時候,也從不厭其煩,從不發(fā)火(誨人不倦)。

當然,性別還是要注意的,孔老師可不招收女學生(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

我們今天似乎覺得教個學生是件挺簡單的事情,到處都有學校,滿大街還都是形形色色的培訓班,甭管教的質(zhì)量如何,至少有人在教。但在當時,在孔老師之前是從來沒有這種事情。教師實際上是一種官銜,只為王公貴族們服務,課本也都只存在于宮廷之中,老百姓平時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教育是徹徹底底的稀缺資源。而孔老師,借著在魯國當官的機會,閱讀了很多周朝傳下來的典籍,得以以私人身份教了大量的學生,憑一己之力,硬是把鉆石變成了大白菜,實在是中國開創(chuàng)平民教育的第一人。

學生中有幾十人以后都成為了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這些學生在孔老師傳授知識的基礎上繼續(xù)加入各種各樣自己的見解和體會,學生又教學生,代代相傳,就好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儒家學派最終變得越來越強大,知識越來越豐富。

不過這里似乎存在一個矛盾,既然孔老師的周禮2.0如此不受各個國家老大歡迎,那他開辦的私立學校為什么又會如此成功?難道說學生們天生就喜歡到處流浪?

這個嘛,我們可以先想想另外一個問題:當今中國從幼兒園到大學家家開設了英文課,那為什么俞敏洪專教英文的新東方學校還會如此興旺發(fā)達?都跑到強大的美利堅上市去了。

這個答案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因為在新東方學習過的同學,托福雅思的成績普遍很好,那這個成績好有什么用呢?

這個地球人都知道……

沒有“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就沒有“偉大”的新東方學校。

同樣,孔老師的私立學校之所以能成功,答案就在他所教的課里。

孔老師一共開了六門課,主課副課都有,教材是周朝留下的各種典籍,當然全部都加入了孔老師自己的注解。

這六門課叫做“六藝”,分別為:

文學賞析:詩;

寫作技巧:書;

禮儀培訓:禮;

音樂欣賞:樂;

八卦算命:易;

歷史解讀:春秋。

真可以算是德志體全方面發(fā)展。

在這六門課中,最重要的一門是“禮”,也就是周禮2.0。我們記得學習周禮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叫做“德”,那么學習周禮2.0(道)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呢?

孔老師也給取了個好聽的新名字,叫做“仁”。

那什么是仁呢?

簡單地說,仁就是“愛人”。

我們每個人活在社會里面,都有自己的義務。這個義務,就是應該做的事情。比如父親應該愛護子女,子女應該尊敬父親,君主應該體貼臣子,臣子應該忠于君主,老公應該憐惜老婆,老婆應該照顧老公等等,這些就叫做“愛人”。

這些“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仁。仁的反義詞叫做“利”,這個“利”,就是不應該做的事情。

做到了仁的叫做君子,反之,在乎利的叫做小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那如何做到仁呢?

首先必須要有真情實感,這可是做到仁的基礎。憑著自己的真情實感做事情,就容易達到仁,而虛偽做作,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達不到仁的(剛毅木訥近仁,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老師還舉了一個生動而活潑的例子。

說有一個人,他老爹偷了別人的羊,做兒子的覺得丟臉,不愿意承認。另外一個人,他老爹也偷了別人的羊,這位老兄卻大義滅親,勇于站出來揭發(fā)自己老爹。

那么前者是真情實感,后者是虛偽做作。

前者就有希望成仁,后者就想都別想了,因為有了真性情,才是成仁的基礎嘛。

可能有朋友就有問題了,這么說的話,連陳冠希都有希望成仁了?要知道他那些攝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可都是真情實感的體現(xiàn)啊。

當然沒那么簡單了。

光有真性情,光能不揭發(fā)老爹,光會拍照片,還是不能夠成仁的。有真情實感,就像有了一塊裸鉆,哪怕再大品質(zhì)再好,要想成為泰坦尼克里的海洋之心,必須經(jīng)過切割打磨加工才行。

這個加工,自然就是學習周禮2.0了。

要想學好周禮2.0,一定要明確學習的范圍。不屬于周禮2.0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動,還想都不能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勿思)。

這么一來,似乎就出現(xiàn)了一個矛盾。

孔老師一要大家發(fā)揮真性情,這樣才是成仁的基礎條件,又要大家遵循那套周禮2.0的范圍,做到克制自己的欲望。

那萬一做臣子的心里就想做老大,不想天天聽你君王使喚,咋辦?萬一做兒子的看上了年輕貌美的熟女小媽?這個嘛……

別急,孔老師還是有辦法的,這個辦法就是“忠恕之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