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這種境界呢?那就是“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為什么要尋陶令盟呢?陶淵明在那個亂世,不想做官,但也并沒有說與那時的那個社會決裂,他也還是要生活的。陶淵明為了生活甚至當(dāng)乞丐,他也是想人生有作為的,寫荊軻,寫刑天,“猛志固常在”。他的高風(fēng)表現(xiàn)在“憂道不憂貧”的那一份灑脫當(dāng)中。人如果能生活在塵世當(dāng)中,而不失這一點情趣就是高風(fēng)了,也只有這樣才是高風(fēng)。
莊子哲學(xué)一貫主張“齊物”而后才能“逍遙”。什么是“齊物”呢?就是超越小大,超越聚散,超越悲喜,超越壽夭,超越生死,達到不小不大、不聚不散、不悲不喜、不壽不夭、不生不死的境界,這樣,就能夠“逍遙”了。黛玉曾對湘云說:“正是古人常說的好,事若求全何所樂?!毕嬖普f:“得隴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說的不錯。說貧窮之家自為富貴之家事事趁心,告訴他說竟不能遂心,他們不肯信的;必得親歷其境,他方知覺了。就如咱們兩個,雖父母不在,然卻也忝在富貴之鄉(xiāng),只你我竟有許多不遂心的事?!摈煊裥Φ溃骸安坏阄也荒艹眯模瓦B老太太、太太以至寶玉探丫頭等人,無論事大事小,有理無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況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說完這話,如果沒有湘云的話題,黛玉可能又要悲了。但黛玉之悲絕非世人所悲的悲。世人所悲的悲,是因為想要的要不到,想做的做不了,而黛玉明確說不想要太多,不想得隴望蜀。所以,從事上說,是不能求全的,但只你的心是全的,又何必求事事之全呢?心是形而上的,事是形而下的。
所以林黛玉的哲學(xué)是正宗的老莊哲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