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家大電話公司接到顧客抱怨說,除非先付費,否則就沒辦法在公共數據網絡上測試新買的設備。每轉述一次,這位顧客的怨言就變成“很多顧客”要求測試設備。一位經理經常揚言,他桌上有“成堆的申請函”。到頭來,顧客的要求越來越膨脹,公司不得不派一名基層員工研究方案,開發(fā)一套耗資數百萬美元的實驗設備,以解決問題。
可是,每次該名員工要求查證龐大的顧客需求時,每則投訴都回溯到同一個人,而實際上這個人老早就把問題解決了。這名員工還得奉命繼續(xù)建好實驗室,因為從理論上講,跟那位找麻煩的老兄一樣的顧客必然還很多。
最后,整個項目因內部政治因素而胎死腹中。這名基層員工也終于離開電話公司,改行做漫畫專欄的畫家了。
你可以采用抽樣調查(或“典型群體”)的方法,來縮小你市場調查的范圍。
所謂典型群體,就是將不知何故特別閑、又愛吃免費三明治的一群消費者聚集起來,進行訪談。他們集中在一個房間里,由受過訓練的調查員提問,回答一系列問題。
很多人都是有生以來頭一回在同一天之內,既能免費吃東西,又有人聽他們說話。所以這可能引發(fā)某些怪異行為:他們會開始大肆抱怨若干過去從未在意的事情,接著還要建議一些他們自己都永遠不會去買的產品功能。
受訪者甲:要是我的牙刷背面能裝上洗狗刷, 我就可以一面給自己用,一面給我的吉娃娃刷洗用了。這樣的產品我一定買。
受訪者乙:沒錯!沒錯!還可以再裝第三道刷毛,方便給汽車打蠟。我會買,如果有車的話。
受訪者丙:哇哈哈!如果牙刷還能發(fā)動你的車多好?啊,再夸張一點兒,如果能發(fā)動別人的車豈 不更好?
受訪者在免費三明治的刺激和眾人的注目下, 早晚會變得得意忘形,然后提出足以永遠改變貴公司發(fā)展軌跡的劃時代建議。就怕你找到的受訪者特別差勁,吃光三明治,講講你壞話,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市場調查
在企業(yè)發(fā)展的原始時代,干任何事業(yè)都需要通過試錯來解顧客需求(Trial and error,嘗試錯誤,(為求完善的)反復試驗,一般稱為“試錯”。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在“市場調查”方法發(fā)明出來之前;有了市場調查之后,匯集各種各樣的猜測,再加上自然選擇法則,就搖身一變成為精密的科學化的流程了。
專家發(fā)現消費者的購買決定都基于理性和經過合理推論,從此市場研究便成為可能。因此之故, 你只需設計一份不摻雜偏見的調查問卷,向一個統(tǒng)計學上視為有效的個體查問他們想要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