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山姆·布朗夫曼獲悉主要競爭對手約瑟夫·E·施格蘭處境不妙,便立即行動,把他的公司吞并下來,建立起“施格蘭聯(lián)合釀酒公司”。在新公司中,原施格蘭公司的股東占有25%的股份,愛丁堡釀酒公司老板威廉·羅斯任總裁,他自己任副總裁。山姆性格暴烈,綽號叫“胡椒”,不適宜擔任副手。1934年,山姆干脆買下了公司的全部產(chǎn)權(quán)。
布朗夫曼的酒類生意早年很不景氣,完全是借了美國的禁酒令而興盛起來。1930年加拿大當局嚴禁酒類出境,施格蘭不得不開辟自己的秘密運輸線,在走私高峰時,作為中轉(zhuǎn)集散地的圣皮爾島,要是按人口分配的話,不分男女老幼每人每星期可以飲用10加侖的施格蘭威士忌。
1933年美國取消了禁酒令,此時,施格蘭公司已經(jīng)具有了相當?shù)囊?guī)模,有足夠的能力滿足高漲的市場需求。至1937年施格蘭公司的產(chǎn)品在美國市場已取代申利公司而占據(jù)了首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加拿大政府明令禁止用谷物釀酒,許多酒類生產(chǎn)商轉(zhuǎn)而用水果、土豆或甘蔗釀酒。山姆卻沒有走這條路,而是利用這個機會去改善酒的品位,并隨著威士忌的緊缺,推出了一種廉價混合酒作為替代。至1948年,施格蘭公司的銷售總額達到了7.38億美元,扣除稅款和成本,可得純利潤5400萬美元。
1971年,山姆·布朗夫曼去世,此時,施格蘭釀酒公司這個已將總部遷到紐約的酒類王國,共擁有57家酒廠,分布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生產(chǎn)114種不同商標的飲料,其中最著名的有“契弗里加爾”、“七皇冠”和“施格蘭V.O”等。當然,中國消費者最熟悉的也許還是“施格蘭冰露”,這是施格蘭于90年代初打入中國市場的酒名。
現(xiàn)在,布朗夫曼家族的財產(chǎn)已超過4億美元,酒類王國雖然仍以酒為心臟,但其版圖已擴大到石油、地產(chǎn)、電影、出版、銀行、旅游等各個領(lǐng)域。第三代的當家人埃德迦·布朗夫曼從1965年起實際控制了該公司,在不斷推出新酒的同時,大舉擴張。他曾想控制派拉蒙影片公司和米高梅影片公司,但未成功;他接管了得克薩斯太平洋石油煤炭公司,購買了法國的房地產(chǎn),建立了汽槽運輸船隊,并在克魯伯地中海石油公司投下了巨額資金。
埃德迦一邊大展宏圖,一邊保持著強烈的憂患意識,他曾說過:“將100美元變成120美元是要花點力氣的,但將100億美元變成120億美元,則是必然的”;他也說過:“大家都知道在三代人中,由白手起家而復(fù)歸于兩袖空空的故事,我為第三代憂慮。”
確實,有不少猶太人的企業(yè)正是在憂慮中一代代傳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