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年(4)

眼之快感 作者:(法)弗朗索瓦·特呂弗


我很快對藝術電影或“難懂”的影片抱有同情感。比如,我當時不同意我的同學們的有關像《夜晚來客》這樣一部影片的意見。他們覺得這部影片滑稽可笑。曾發(fā)生過這樣的情況:我對我的一位認為《布洛涅森林的貴婦們》滑稽可笑的老師懷有敵意情緒。我現在仍然清楚地記得,圍繞《布洛涅森林的貴婦們》一片所引發(fā)的這類丑聞:電影未放完觀眾就早早走人了。就在這一時刻,谷克多的名字對我來說變得很親切,就是說,我總是擁護藝術家,擁護被封殺的、引人冷笑的藝術家,甚至于有幾次是帶著幾分幼稚,即使影片不值得為其辮護時我也是這樣。(譯注:《布洛涅森林的貴婦們》是布烈松在1945年根據狄德羅的小說改編和導演的一部影片,讓·谷克多編寫了該片的對話;羅貝爾·布烈松,1901-1999,法國電影導演,他是冉森派的天主教徒,因此贖罪的主題貫穿在他全部作品中。冉森派的禁欲反映在他的場面調度中:片中的人物動作、眼神、語言、聲音和布景都是盡可能地樸素、節(jié)省、簡潔和洗練。通過這種風格,布烈松意在探索主人公心靈的歷險。他的影片沒有什么情節(jié),與其說他是導演,還不如說他是整理者一一使細節(jié)整理得整齊和井然有序,法國電影史學家和電影理論家讓·米特里稱他是法國電影中最為樸素的文體家。安德烈·巴贊也說他是導演中的冉森主義者。)

加拿大電臺記者阿麗娜·德雅爾丹采訪整理

一九七一年

我敞開心扉,隨時都準備接受讓·維果、讓·谷克多、薩夏·吉特里、奧遜·威爾斯等人的思想見解和影像1945年我13歲。當時影片《一個作弊者的傳奇故事》巳經公映8年了,但每年仍有好幾次在拉丁區(qū)的香波里翁影院重映。此片我已看過十多次了,而且對影片中的解說詞都能倒背如流,它就像一首樂曲那樣令我陶醉。一天,一次家庭風波導致我離家出走。我寫了一張字條放在我的一個伙伴家的門縫里,上面寫著:“我不得不從家里出逃。你必須幫我找到一個睡覺的地方。在等待期間,我將去香波里翁電影院,那里正在上映《一個作弊者的傳奇故事》。我將整天呆在影院里。晚上請到那里和我會合”。我這個記憶說明了居特里的這部影片令我多么愉悅啊,因為我可以在同一天內連續(xù)3一4次重看這部影片??傮w說來,對我而言,電影院是一個避難所,當這個避難所放映卓別林或居特里的影片時我就感到溫暖,感到自己受到了保護。拿卓別林和居特里作比較將只會讓這些人感到驚訝,他們忘記了,《一個作弊者的傳奇故事》是一個有關幸存的故事,是一首對個人主義、對機靈和應變能力的贊歌,像卓別林的許多影片一樣。(薩·居特里,1885—1957,俄裔法國劇作家、戲劇和電影導演。《一個作弊者的傳奇故事》拍于1936年。一一譯注)

選自特呂弗為薩夏·吉特里的《電影和我》一書作的序言巴黎拉姆塞出版社一九七七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